2012年,佛山市水务局在省水利厅和佛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省、市加快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把握水务改革发展的大好契机,抓住重点工作落实目标任务,瞄准薄弱环节落实改善措施,不断夯实我市水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实现三防度汛安全目标
今年我市开汛日为4月5日,整体汛情正常,水雨风情呈现龙舟水较常年普遍偏少、局部灾害性天气比较严重、西北江洪峰水位未超警戒线、热带气旋来势较猛等特点。1~10月降雨量在1334~1780毫米之间,与历史同期基本持平,我市、区气象部门共发布暴雨预警信号138次,雷雨大风预警信号108次,台风预警信号35次,全市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两次,防风Ⅲ级应急响应一次。在强对流天气、台风等复杂气象条件的影响下,我市出现了近几年以来影响比较大的灾情。截至10月下旬,受强对流天气以及台风“韦森特”带来暴雨的影响,我市共30多个社区(村)受灾,农作物受灾14157亩,死亡1人,轻伤25人,转移群众600多人次,约10万多平方米厂房、258间房屋受损,暴雨诱发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14处,直接经济损失约1.27亿元(未含顺德区)。
全市各级水务、三防部门通过及时落实防汛检查、落实预案台账、落实防汛物资队伍、落实防汛责任制度、落实防汛责任人制度等基础工作,有效落实了度汛措施;通过加强会商、加强安全督导、加强防汛值守、加强信息报送等手段,全面落实了灾害应急处置措施。其中,在应对台风“韦森特”工作中,市、区三防指挥部和水务部门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抢险措施,及时转移危险地段群众,加强城镇街道排渍管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确保了实现今年度汛安全目标任务。
(二)稳步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我市把落实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筹集资金、强化监督、加强考核等多个层面落实措施,通过早安排,争取项目资金,科学规划设计,加强监督检查,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全市2012年度已开工建设的民生水利项目共有106宗,累计完成投资281,228万元;其中纳入省专项规划计划实施的南海北村河河道整治工程、大沥涝区整治工程、五安围涝区整治工程、南海狮山文精电排站工程、罗格围涝区整治工程、三水南山大埗塘电排站等6宗民生水利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984.6万元。
(三)落实深化汾江河综合整治项目
汾江河综合整治纳入我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103个项目当中,综合整治进一步深化落实。重点推进了五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污水收集处理,污水处理率逐步提高;二是加紧搬迁和关闭沿线高污染企业,与“三旧”改造相结合,将环境整治与土地开发相结合,力争实现双赢;三是狠抓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工程落实;四是综合调度水资源,提高汾江河环境容量,建立了汾江河常态调水机制,提高汾江河水体置换速度;五是完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对沿岸企业的监管力度,执法手段由单一行政执法转向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联合执法,确保汾江河沿岸企业废水达标排放。同时,以汾江河的深化治理带动主干内河涌的综合整治,禅城区汾江河持续改善与深化治理已完成2项活化水资源项目;南海区完成年度投资额目标的83%,桂城东一涌整治工程、佛山水道叠北洪滘闸段滨江景观改造工程、里水镇内河涌综合整治工程进展较快,已呈现出整治效果;高明区完成了年度投资目标,完成8.35公里的河涌清淤;三水区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45.66%,完成白鸽桥涌整治工程。
(四)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及其考核制度
市政府印发了《佛山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佛山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成立由市政府多个部门组成的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组,指导各区开展相关工作及对各区工作进行考核;加大我市列入省水功能区考核名录中6个代表断面的水质监测频率,对水功能区污染源开展调查分析;组织开展了《佛山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修编、《佛山市水功能区划》、《佛山市水库水资源规划》、《佛山市应急备用水源保障规划》和《佛山市应急备用水源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五项规划已基本完成,其中两项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由于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我市2011年的用水总量控制考核达标,用水总量为35.51亿m³,地下水开采量为0.04亿m³,工业和生活用水量24.93亿m³,均小于省下达的考核控制指标,根据省水利厅9月份反馈我市2011年度考核结果的情况,我市的考核指标得分92.8,工作测评得分84,公众评价得分69,考核总得分为87.8,考核等次评定为良好。
(五)持续抓好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建设
2012年,全市新建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的共1项,为南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新增2.5万吨/日。全市配套管网增加约185.6公里。目前我市投入正式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共54间,全市污水处理设计处理能力达到228.5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9.8%,完成年度目标值。全市污水处理厂有41间位于镇区,总设计处理能力达107万吨/日,覆盖全市10个中心镇和31个镇街(三水区云东海及南山镇除外),同时大力推广小型污水处理装置,有效改善了水环境。
(六)配合开展“三打两建”工作
围绕“打击欺行霸市专项行动为依托,重点打击非法控制河砂开采的违法犯罪活动、暴力抗法活动及为经营者提供非法庇护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为依托,重点打击水利行业使用建材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打击欺行霸市和建立信用体系、强化市场监管体系为依托,重点打击水利建设工程领域招投标中存在的暴力控制招投标、挂靠、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三项重点,开展“三打”行动以来,我市水务系统共取得线索53条,核实线索44条,查处线索44条,群众举报线索查处率100%。共查处欺行霸市案件2宗,查处欺行霸市涉案人员21人,打掉欺行霸市团伙两个,出动打假执法人员1639人次,打假检查单位或个人215个。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的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我市已着手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紧制定《佛山市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建立项目建设管理考核制度,实施对市场主体诚信行为的动态考核管理。二是将项目法人、设备供货商、检测机构、施工图审查机构等市场主体纳入诚信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监管。三是加快开发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佛山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已于2011年底开始建设,部分功能已于今年4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二、薄弱环节及对策措施
一是防洪保安工程仍存在短板。部分堤防险段尚未完全稳定,一些历史险段的整治还要加速;河床下切造成河势不稳定的情况近年来比较突出;上游地区的过度采砂而导致河床下切、堤防崩塌、深槽逼岸时有发生。为此,在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中,突出重点开展防洪保安工程建设,特别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完成一宗工程,解决一个问题”,不断补齐历史欠账和防洪短板。
二是城镇内涝压力仍然很大。近年,各级重视城镇内涝防治工作,通过制定片区水浸黑点整治方案、加大整治资金等方法,城镇内涝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受全球气候影响,我市突发短时强降雨现象频发,排涝能力不足,排水设施及管网建设滞后,管网淤塞、管径不足、排水管网不配套等问题成为治理内涝的短板,城镇内涝压力仍然存在,整治力度仍需加强。为此,将加强与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协调,在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城市建设升级改造过程中一并考虑城市排水管道和排水能力的提升,在道路改造、成片区域改造和建设中,要求建设相关部门按规划和城市排水要求,同步做好排水设施的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造成新的水浸黑点;同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排水管网的GIS系统,建立对排水设施的日常动态化管理目标,加快市政排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及水浸黑点治理,以确保城市排水体系的畅通。
三是水环境综合治理任务仍然艰巨。水资源管理的措施比较单一,生产生活用水的节约保护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控制手段比较单一;水质性缺水的矛盾依然存在,内河涌综合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截污、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为此,继续以汾江河持续深化治理为切入点,逐步从以主河道整治为主,转移到以内河涌的综合治理为主;从以工程建设为主转移到工程与管理并重为主;从以市级统筹实施整治转移到属地负责,以区为主,进一步完善“增容、减污、生态恢复与整体开发相结合”的可持续整治思路。
四是基层水务三防能力建设仍有待加强。各区新一轮大部制机构改革后,基层水务三防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水务改革发展的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基层水务三防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市水政监察机构不统一,全市专职水政执法人员严重不足,远远难以满足对全市河道实施常态化的执法巡查和打击违法水事行为的需要;基层三防机构有待进一步健全,基层三防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和稳定;基层三防指挥系统尚待完善,三防指挥系统未能普及到村(居)一级,村(居)接收三防信息渠道单一,不利于预警信息的及时传达。各级财政对水利发展投入要进一步加大,水利投融资机制要进一步激活。为此,将结合机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推动基层水务三防能力建设纵深开展。
三、2013年水务工作基本思路
2013年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创建和转型升级等工作的实际需要,全市水务工作的主要思路是:
(一)深入推进“两建”工作,推动水务改革纵深发展。主要从制度规章建设入手,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务管理制度体系:将出台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佛山市水利建设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水利建设市场诚信体系,促进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根据《佛山市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加强和规范从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让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真正落到实处。拟定《佛山市水务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全市水务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三防体系建设,确保度汛安全。继续做好“五个落实”,认真落实三防各项基础工作。继续强化基层三防体系建设,做到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实用、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救援有效、保障有力,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规范山塘水库管理工作。加强三防水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雨量监测、水浸黑点监测、洪水水位监控等防灾预警功能。
(三)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开创城市升级新面貌。一是按2013年年度计划要求,计划投入67740万元建设包括防洪排涝工程、供排水、污水处理等民生水利工程共计27个建设项目,加快建设防洪保安工程体系、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水环境体系、保障有力的内涝防御体系。二是按照《印发佛山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佛府办函〔2012〕332号)及《印发佛山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佛府办函〔2012〕333号)的要求,扎实推进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关工作,抓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3年重点任务的组织实施。项目计划投入建设资金近500万元,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提升水环境质量。三是继续加快落实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汾江河综合整治,结合相关考核要求,加大协调督促力度,落实推进项目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