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邮箱入口

当前位置:

首页 > 佛山市卫生健康局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疾控主题

2019年6月需重点预防的疾病

发布日期:2019-05-31 09:31:00 来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享至:

  6月,市民需要预防登革热、手足口病、季节性流感和流行性腮腺炎,还需警惕沙门菌等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同时,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需重点防控手足口病、季节性流感和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 

  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6月,我市高温、多雨天气频繁,伊蚊活动转趋活跃,也容易形成伊蚊孳生地,市民预防登革热要“翻盘倒罐清积水”,尤其在下雨后必须及时清除居家(花瓶、盆栽托盘)和周边环境(储水容器、闲置器皿)的积水等蚊虫孳生地。此外市民还要做好防蚊措施,例如挂蚊帐、装纱窗、喷洒防蚊水等。如出现突发高热、皮疹,头、肌肉、关节痛等症状,应马上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配合医生治疗。 

  随着端午小长假到来,中/高考结束,外出旅游人数增多,市民若计划前往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应注意准备长袖衣物(最好是浅色衣服)、防蚊水等,避免蚊虫叮咬,降低患病风险;市民如出现突发高热、皮疹,头、肌肉、关节痛等症状,应马上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主动将旅行史告知医务人员。 

  手足口病 

  6月,我市进入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手足口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容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暴发疫情。因此托幼机构和学校需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学生,同时加强消毒措施,严把病例痊愈返校关。预防手足口病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勤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在手足口高发期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家长若发现小孩出现发热,手掌、脚底或口腔等部位出现水泡或者皮疹等症状应该及时带小孩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并且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变化。6月龄至5岁儿童的家长可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在预防接种单位为孩子接种EV71疫苗以预防EV71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幼儿感染EV71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万一小孩患上手足口病,家长也不要恐慌,为了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儿的病情,同时让更多家长关注宝宝的患病征兆,除了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外,各位家长可以进入“佛山疾控”微信公众号菜单栏,点击疾控服务-手足口病家庭监护,及时记录宝宝的病情,了解更多的护理知识。 

  季节性流感 

  流感主要通过患者咳嗽和打喷嚏等以飞沫方式传播,一般表现为突然起病,高热,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集体单位为重点防控场所;要做好环境通风消毒和接种流感疫苗等防控措施;一旦出现疑似流感聚集性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部门。市民要提高防病和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勤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尽量少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若出现发烧、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时尽量居家休息,如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易在人群密集的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传播扩散,所以学校和托幼机构要落实晨检制度,加强通风消毒措施,严把病例痊愈返校关,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流行性腮腺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适龄儿童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尽量少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减少染病机会。 

  沙门菌等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雨的增多,食物容易滋生细菌。既往监测结果显示,我市沙门菌感染率6月份开始攀升。食用被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污染的食品可引起腹泻、呕吐等食源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沙门菌等感染风险。在预防食物污染方面,食品要彻底加热灭菌(禽蛋在食用前彻底煮沸至少8分钟);在处理肉类食品时生、熟要分开,处理前后认真清洗手、砧板、刀具的表面;不食用病、死畜禽肉及内脏;用流动洁净水彻底清洗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喝未经高温消毒的乳制品;吃剩的饭菜在室温放置不应超过2小时。在预防通过动物污染方面,尽可能不要让5岁以下幼童、老年人或其他免疫功能低下者接触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接触后应立即用肥皂或消毒液彻底地用水冲洗手;宠物逗留过的室内环境应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隐私保护|
主办单位:佛山市卫生健康局 粤ICP备09184113号
佛山信息网络中心制作及维护 网站标识码4406000032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408号


单位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岭南大道北12号13号楼
电话:0757-83389617 建议使用IE11.0以上版本浏览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