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市民需要预防登革热和手足口病,还需警惕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登革热
8月是我市登革热发病高峰期。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8月,我市高温、多雨天气频繁,伊蚊活动转趋活跃,也容易形成伊蚊孳生地,市民预防登革热要“翻盘倒罐清积水”,尤其在下雨后必须及时清除居家(花瓶、盆栽托盘)和周边环境(储水容器、闲置器皿)的积水等蚊虫孳生地。此外市民还要做好防蚊措施,例如挂蚊帐、装纱窗、喷洒防蚊水等。如出现突发高热、皮疹,头、肌肉、关节痛等症状,应马上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配合医生治疗。
随着暑假的到来,外出旅游人数增多,市民若计划前往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应注意准备长袖衣物(最好是浅色衣服)、防蚊水等,避免蚊虫叮咬,降低患病风险;市民如出现突发高热、皮疹,头、肌肉、关节痛等症状,应马上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主动将旅行史告知医务人员。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病,预防手足口病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勤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家长若发现小孩出现发热,手掌、脚底或口腔等部位出现水泡或者皮疹等症状应该及时带小孩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并且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变化。6月龄至5岁儿童的家长可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在预防接种单位为孩子接种EV71疫苗以预防EV71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幼儿感染EV71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
食源性疾病
8月份正值暑期,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会有所增加。市民去郊外旅游时,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生的蔬菜,不喝生水;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到沿海地区旅游时,不要食用织纹螺、河豚鱼等有毒水产品。外出就餐时,要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避免光顾无牌照摊档 。如就餐后24小时内突发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应马上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主动将饮食史告知医务人员。
8月,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纷纷热卖小龙虾,食用小龙虾是引起水产品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原因之一。市民不要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小龙虾,不购买非养殖、有异味、不新鲜的小龙虾并且不自行到江边或河沟捕捞野生小龙虾进食。购买后在干净水中浸泡1-2天,烹饪时要去除腮部及肠道,虾壳用刷子刷洗干净并应煮熟煮透。吃小龙虾时建议适量有度,只吃小龙虾的肉、避免吃其头、内脏、虾黄。如食用后24小时内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者,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并说明食用史。特别提醒对于食用小龙虾容易引发过敏症状的过敏体质者、痛风病人、已明确对虾过敏的人群应谨慎进食或避免进食。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