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某工地上,一辆起重机旁,生态环境部门委托的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员打开国家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平台,录入起重机信息,立刻生成一个专属的环保登记号码。工作人员将这一串号码喷涂在起重机车身上,就成为该机械的“环保身份证”。
近年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信息登记和编码发牌工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主动靠前服务
非道路移动机械有了“环保身份证”
佛山市辖区内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挖掘机、起重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叉车、桩工机械、堆高机等机械类型。近年来,佛山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信息登记和编码发牌工作,旨在提升非道路移动机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管能力,降低其对大气环境质量污染影响程度。
2020年,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了第一阶段编码登记工作,对中心城区、重点区域集中开展编码登记。为方便主管部门与施工工地沟通交流,市生态环境局开发了佛山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平台,优化业务流程。机械主先在小程序申报,生态环境部门后台审核通过,机械主到生态环境部门领取材料并自行完成号码喷涂和二维码牌固定。
此外,为减轻机械主负担,让群众少跑路,提高办理业务的效率和便捷程度,市生态环境局主动靠前服务,将施工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委托第三方,由第三方到施工工地免费为机械主完成信息录入,并帮助机械主喷涂环保登记号码和钉固二维码牌。
对于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的叉车(都属于国家要求编码登记的机械类型),生态环境部门委托特检部门在上门开展特种设备检验时,一并补充收集环保信息后交由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编码登记。
通过主动靠前服务,目前佛山全市累计已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机械6000辆,另外完成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的叉车环保信息约1.3万辆。
登记后,每一辆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都将拥有唯一的环保登记号码,在全国范围内互认,包括机身上喷涂的环保登记号码与信息采集卡,好比机动车的“行驶证”,必须随车携带。这意味着,每辆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都拥有唯一的“环保身份证”。
我为群众办实事
20个重点民生项目明确完成时限
践行初心使命,为民排忧解难。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结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定20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并形成目标任务分解表,把每项任务落实到各科室、各单位,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
今年以来,佛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21年1~7月,水环境方面,7个国考断面(沧江水闸、古劳、下东、平洲、乌洲、顺德港、西南涌)6个达Ⅲ类以上,优良比例为85.7%,劣Ⅴ类比例为0,达到考核要求。上级暂未确定省控考核断面及水质目标,按原来的7个省考断面分析,有3个水质为Ⅱ类,1个水质为Ⅲ类,3个水质为Ⅳ类。
环境空气质量方面,2021年1~7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1,优良天数比例86.3%,PM2.5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PM10 48微克/立方米;除了臭氧(O3)外,其他五项空气质量指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
在空气质量上,今年佛山以影响质量达标的主要污染指标为导向,全面实施大气污染源头精细治理。例如,调整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将从原来约1889平方千米的禁燃区范围扩大到佛山全市行政区域,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在路面,佛山加强移动源监管,利用重型柴油车OBD远程在线监控平台等开展数据分析,将筛查出的疑似黑加油点移交相关部门跟进;开展施工工地、船舶冒黑烟电子抓拍试点,继续推进抓拍黑烟车闯限行违法行为,今年1~7月共查处1342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