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三水大桥水资源环境保护项目竣工投用了。这个项目看似不起眼,作用却不容小觑:当桥面突发污染物泄漏时,系统会迅速在桥面撑开“保护网”,及时收集污染源并启动应急处理装置,避免北江遭受污染,保护全省数千万人的用水安全。
推动该项目从无到有的人,正是佛山的“民间河长”胡忠录。
立足专业依桥护水
今年41岁的胡忠录是湖南人,老家所在的村庄有条小河,是他儿时的“游乐园”,也是他们一家的“米粮仓”。“那时候经济不发达,在河里抓到鱼,全家才能尝到点荤腥。”久而久之,胡忠录对水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
大学毕业后,胡忠录来到佛山市三水区公路事务中心担任工程师。在修建路桥工程的时候,心系水环境的他总会到附近的河湖走走看看,将发现的问题反映至有关部门。他继续深造,不断汲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专业知识,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水大桥是首座横跨北江的特大桥梁,日均车流量2万辆,最高峰时达3万辆。随着交通流量日益增加,读博士期间主修交通运输污染排放控制的胡忠录很快意识到了其中潜藏的风险。
原来,西江和北江是珠江水系重要的干流,流经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一旦桥面发生污染物泄漏,要怎么确保我们的‘母亲河’不受污染?”于是胡忠录主动与桥梁建设运营方沟通对接,建议增设水资源环境保护项目。胡忠录凭借“三顾茅庐”的坚持和有理有据的科学论证,最终换来了项目落地。
此后三年间,胡忠录利用业余时间长期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深度参与方案设计与评审,保障了项目落地建设与质量安全。之后,他还积极协调推进北江上游另外一座特大桥──三水二桥建设桥区水资源环境保护项目。该项目已于今年7月建成使用,进一步提升了佛山桥区水资源环境保护水平。
以身作则践行公益
如今,巡河护水早已成为胡忠录业余时间的必修课,他坚持每周巡河,足迹遍布三水河湖及河心岛。
水环境治理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如何发动更多人参与其中?“小朋友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儿时的经历让胡忠录意识到,爱水护水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巡河,他都会“父子三人齐上阵”。2017年,胡忠录牵头成立三水区小记者亲子志愿服务队,通过“小手拉大手”,开展河湖保洁志愿服务,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热捧。
2019年胡忠录继续牵头组建了爱水护水宣讲团和4支基层村居巡河队,并自筹经费购置无人机和望远镜等巡河装备,动员基层党员干部、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他们走进学校,向学生科普基层村居乱排生活污水、乱丢垃圾等行为对河涌的影响,孩子们都喜欢上了这位博士叔叔的环保课。
目前水义工宣讲团镇街联合巡河队已累计开展志愿活动10余次,集中巡河近20次,在开展护水行动的同时,他们还在媒体开设宣传专栏,定期发布关于水环境治理的见闻和思考,其中单篇文章最高阅读量达到20万以上。
联动村居培育民风
“美丽乡村好模样,环境保护记心上;保护水源是我责,文明生活不能忘……”近段时间,一则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在三水南山镇漫江社区流传开来。
村居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一环。过去,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最后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河流、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及地表水水源,造成河涌发黑发臭。
胡忠录主动与当地村居沟通,以三水南山镇为试点,在其下辖的漫江、择善、东和、六和等4个社区探索建立基层爱水护水村规民约,明确群众的治水主体责任。同时,指导居民管好房屋周围的卫生责任区,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洗洁精,选用无磷洗衣粉,禁止向河道和沟渠内倾倒垃圾及生活污水。有村民说,有了这些具体的指引,自己总算知道怎么保护家乡水了。
最近,胡忠录正在酝酿“小河长”志愿服务项目,为佛山筹建水义工志愿服务总队出谋划策。“期待更多爱水护水的志愿者出现在佛山河湖边,为维护佛山水美岸绿贡献力量。”胡忠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