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市社保部门紧紧围绕省、市重点工作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社会保险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作用,各项工作有亮点、有成效,为全面建设“民富市强 幸福佛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至12月底,全市职工养老(含机关事业单位)、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实际缴费人数分别为227.9万人、223.1万人、208.8万人、218.1万人和210.4万人。全市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62.5万人,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05.9万人。2013年,各险种基金收入合计259.6亿元,支出194.2亿元,当期结余65.3亿元。
【社保卡发放稳步推进】2013年全市社保卡的发行工作重点主要是本市户籍人员,3月份开始启动了村(居)和离(退)休人员的发卡工作。截止到12月底,社保卡申领表打印472万份,回收404万份,已完成制卡290万张,发卡并激活136万。
【社会保险待遇进一步提高】一是养老保险方面,1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调升为每人每月120元,30.3万人受惠,比省每人每月65元的水平高出55元。4月,对42.3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行了调整,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达到2135元,实现9年来的11连调。二是工伤保险方面,对4月底在册的295名伤残1—4级人员的伤残津贴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进行了调整,分别从人均1884.74元增加到2075.13元,436200元增加到491300元。另外根据社平工资水平调整抚恤金、护理费和丧葬费基数,切实保障参保人员利益。三是失业保险方面,从4月起失业保险费个人缴费费率由1%下调为0.5%,近200万人受惠;5月,随着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失业保险金调整为每人每月1048元,增幅达19%。“基本医疗保险费”和“一次性丧葬抚恤补助金”的标准也随市平工资上调。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待遇水平也因政策的完善进一步提高。
【率先推行生育保险新政】1月1日起,佛山市在全省率先贯彻落实社保法有关生育保险的规定,正式实施《佛山市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为确保生育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市人社部门出台生育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管理、费用结算管理、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文本等配套文件;市社保部门及时制定了经办业务管理规程和系统权限分配等经办文件,组织开展集中宣传和培训工作,为生育保险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截止12月底,全市申领生育津贴49991人次,核发金额3.99亿元,分娩住院结算人次28908人次,结算金额约 1.21亿元。
【医保工作再创佳绩】一是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出台佛山市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及实施细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整合职工医疗保险碎片化的政策,出台佛山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及实施细则,修订了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管理办法、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文本、个人账户管理规程等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保险各项制度;率先贯彻人社部总额控制、定额管理双控管理新办法,出台《佛山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结算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社保部门与定点医疗机构风险分担机制;修订《佛山市医疗保险待遇核发经办业务管理规程》(佛社保〔2013〕36号),重点增加转院管理、零星报销风险预警等规定,采取多措施降低零星报销的风险。二是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全民医保体系。7月1日起正式实施《佛山市大病保险管理办法》,并创造性地将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参保人全部纳入制度保障范围,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20万元,制度的普惠性和高保障为广大市民建立了医疗“安心网”。截至12月大病保险享受5095人次,大病保险基金支付金额1652.9万元 。三是努力做好异地联网结算和系统完善工作,至年底已与广州17家医院实现了异地联网结算,当年异地医疗联网结算达15103人次,核拨资金 2.12亿元。同时,根据省社保局的工作部署,积极与肇庆社保局、肇庆二院开展异地就医联网测试工作。四是加强离休干部医疗保障管理工作。人社、老干、卫生、社保等部门联合开展对市直离休干部门诊费用的专项检查。同时,制定《关于加强市直离休干部门诊就医管理规定的通知》,从制度上加强市直离休干部门诊就医的管理。通过检查,市直离休干部门诊医疗费明显下降,效果非常明显。
【工伤保险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一是完善相关制度。拟定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和住院服务标准,并于5月份实施;制定工伤保险先行支付业务操作流程,全市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受理走上规范化;完善1-4级工伤职工参加医保政策,由工伤保险基金为其全额缴纳医保费,简化参保手续,确保该部分人享受医保相关待遇。二是继续加强规范工伤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管理,并在第五人民医院记账结算的基础上,增加了省康复中心康复现场结算,减少了康复待遇的申领和支付环节。三是实现工伤医疗费用即时结算。8月8日实现了在第五人民医院进行工伤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当年已办理即时结算的工伤职工有128人,涉及费用372万元。四是首次组织对协议机构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围绕定点医疗机构本年度履行定点医疗服务协议、执行工伤保险政策的情况,进行考察、评分,除高明区1家不合格外,其余83家均合格。完成了4间辅助器具公司的协议修改和签订工作,并与其中一家实行记账结算,方便工伤职工。五是首次开展工伤预防与职业健康体检工作。8月起,对全市8463名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从工伤预防费中支出约254万元。
【社保基金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一是加强社保基金信息化管理。社银账户管理系统于11月全面上线,新系统不仅对所有社保收支银行账户的资金进行收支管理,实现待遇的在线审核、直接批量支付、查询、预警等功能,同时还通过层级权限管理实现对社保基金的全方位无纸化监控,使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二是加强风险防控,稽核内控工作成效明显。社会保险日常稽核、重点稽核和内控监督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开展,组织对一次性补缴社保费、特殊工种提前退休、重复领取养老待遇人员、养老保险补缴办理情况、异地就医零星报销、失业待遇核发等业务分批次进行核查,对查处的问题加以解决,做到内控内审工作前移和监督常态化,为社保基金安全构筑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推进“智能社保”,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提升自助智能服务水平。市社保局率先完成“市民之窗”工作任务,社保自助终端设备入驻行政服务中心,参保人使用社保卡在社保自助终端和市民之窗自助终端就可查询个人账户信息、参保缴费情况、养老以及失业待遇享受等信息,还可以自助打印参保证明自助和医疗个账划拨清单。二是梳理行政审批,开展网上办事。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加大对基层区局事权下放的力度,通过各业务科室对行政审批目录的全面梳理,努力推进下放事权的落实到位和高效运行,方便基层、企业和群众办事。与市行政服务中心沟通协调,拟定了网上办事工作方案,研究社保信息系统与行政审批系统对接问题,在省关于网上办事要素内容明确后,统一指导全市社保经办机构开展网上办事工作。三是加强社保档案数字化管理。组织进行业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并根据2013年全市民生档案工作任务的安排,启动库存业务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四是加强数据清理,开展社保权益记录工作。2013年在各区局和地税部门的协助下,共清理了问题数据8.93万条,更好地保障参保人权益。在做好数据清理的同时,按照部、省的要求,成立加强社保个人权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6月下发全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邮寄方案,当年市直和禅城区属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顺德区全体参保人首次个人权益记录单寄送工作顺利完成。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树立社保良好形象】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载体作用。坚持“积极主动、形式多样、点面结合、深入到位”的原则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新颖、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做到“报上有文、屏幕有影、电台有声”。2013年以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居民住院医保市级统筹、职工医保碎片整合和大病保险实施等为主题,在佛山日报上开辟“社保热线”专栏,在佛山电视台“财富前途”栏目开辟为期三个月的“社保知多D”一分钟小专题,在《佛山电视台》热线面对面播出一期20分钟的社保专题,介绍医疗、生育、社保卡以及社保关系管理等社保重要政策规定和办理流程。二是积极探索户外宣传。组织举办大型户外宣传活动,加强工作人员与市民的互动,增进群众的了解和信任。4月联合市地税局开展了“社保知识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深入企业宣讲社保知识;6月至7月联合电影发行公司开展社保送戏下乡活动,在全市共赞助播出100场广场电影;8月,在东方广场举办了“中国梦 社保情”大型户外宣传活动,群众反映热烈,效果十分突出;11-12月,与总工会、邮政局、住建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共筑中国梦 服务进社区”活动,深入社区宣讲社保知识,倾听社区居民心声和收集工作建议。此外,印制一批社保宣传单张、手册、指南等宣传物料在社区推广。三是充分利用网络,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网络宣传平台。积极主动通过本局网站、佛山市政府门户网站实时更新社保最新动态,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利用微博与网民互动,拉近距离,及时解答网民的疑惑。去年8月-10月在新浪官方微博举办“我的社保梦”有奖征集活动,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近7万人转发关注,微博粉丝从2000多上升至5万多。
【加强作风建设】一是严格贯彻落实《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纪律规定》,坚决整治机关“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干部结合对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国梦”的认识和体会进行演讲比赛。二是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通过具体经办业务,掌握社保政策执行情况,了解社保政策落实成效,了解日常工作动态,倾听基层工作者意见和建议。三是严格把关、履行程序,做好干部考察任命工作,并注重优秀年轻干部以及业务骨干的培养工作。四是树牢宗旨意识,严格按照《信访条例》和市政府规定的时效和程序,按时、准确地答复每个信访事项、行政投诉件和12345热线工单,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