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社保部门紧紧围绕省、市重点工作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锐意开拓创新,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工作在保障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作用,各项工作有亮点、有成效,取得较好成绩。
(一)社保卡发放成效显著。一是发卡数量稳步上升。在去年对城镇职工发卡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根据省厅下达的社保卡全覆盖任务,制定我市社保卡全覆盖工作方案,开始启动居民和离(退)休人员的发卡工作,发卡数量按计划进行。至目前为止,加上南海原来发放的社会保障卡,我市持卡人数突破250万。二是卡系统进一步完善,发卡各环节职责得以明确。加强了对数据采集公司的监督管理,重申明确市、区社保卡发行工作各环节人员职责分工和问题的处理办法,目前发卡流程比较顺畅,并按计划与省卡系统顺利对接;三是完善卡应用环境。社保卡医保个账划拨正常,两定机构POS机安装改造完成,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跟进,同时我市正与行政服务中心商谈社保卡身份认证功能的应用。
(二)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截止至2013年6月底,全市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实际缴费人数扩面任务基本完成,基金征缴方面,除了养老险差1.29%才能完成阶段任务外,其余四险超额完成了阶段任务。
(三)各项社保待遇显著提高。按照相关政策,及时调整各项社保待遇:一是提高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居民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受惠人群达70多万人,而且我市在今年1月份增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享受人员死亡丧葬补助费项目,并建立正常调整机制;二是根据最低工资标准的调升,提高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待遇,并从4月起将我市失业保险费个人缴费费率由1%降为0.5%,近200万职工受惠;认真做好领取失业金人员临时价格补贴发放工作,上半年发放2批共33221人次,金额664420元。三是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按时完成全市2013年度工伤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计发基数的调整,按照2012年度社平工资的上涨调整各类参保人员死亡的抚恤金、丧葬费和工伤人员护理费等有关社保待遇的计发基数。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待遇水平也因政策的完善进一步提高。
(四)率先出台生育保险新政。今年1月1日起,我市在全省率先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有关生育保险规定,正式实施《佛山市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生育保险制度。截止6月底,全市办理就医确认手续11235人次;申领生育津贴人次29114,核发金额2.35亿元。医院分娩住院人次1999人次,现场结算金额885.5万元,人均报销4430元。
(五)医保工作再创佳绩。今年整合了原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居民医保基金的市级统筹,改变了区级分散管理的模式,提高了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制定全新的涵盖职工和居民的医院结算管理办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管理办法,使医保制度在待遇支付和医院管理上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今年还实施了大病保险制度,进一步减轻了参保人负担;完善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协议并签订补充协议,合理降低了保费标准,使补充医疗保险的结余提前返还给统筹基金;并做好协议期满补充医保政策与大病保险政策的衔接。异地联网结算和系统完善工作也按照省的部署有序推进。
(六)提高工伤保险服务管理,保障参保人合法权益。拟定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和住院服务标准,报行政部门并于5月份实施;制定工伤保险先行支付业务操作流程,全市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受理走上规范化;完善1-4级工伤职工参加医保政策,由工伤保险基金为其全额缴纳医保费,简化参保手续,确保该部分人享受医保相关待遇;继续加强规范工伤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管理,最大限度地做到工伤康复早期介入;在第五人民医院记账结算的基础上,增加了省康复中心康复费用现场结算,使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不再为康复医疗费用而烦恼。
(七)牢把风险关,认真当好基金的“守护神”。一是试行集中支付,提升基金管理现代化水平。在去年医保个人账户集中支付的基础上,今年4月实现全市生育保险基金月结待遇的市级集中支付;完善工伤保险专项基金财务支付规定,实现市级直接支付。此外,全市社保基金“社银账户管理系统”于8月份投入使用,社保业务财务一体化系统于5月在五区全部上线运行,实现了基金全方位无纸化监控水平,会计核算的速度、准确性和基金安全性管理效率大大提升。二是稽核内审效果明显,风险防控能力加强。继续做好社保征缴和待遇享受方面的实地稽核,查出未参保人数475人次,追回金额662.98万元;查出欺诈冒领人数8人,追回金额0.526万元,查出违规医疗机构、定点药店54户,追回金额61.77万元。同时,对2012年全省内控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建账业务数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组织配合全省对一次性补缴业务及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业务办理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各地转来的重复参保、重领待遇等协查案件。三是创新开展2013年度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为方便退休人员办理资格认证,我市推出业务延伸村居、跨区和跨市协作认证以及给退休人员邮寄温馨提示、上门认证等便民服务,同时结合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卡换领工作同步开展,深受退休人员称赞。四是加强数据清理,提升数据质量。按照先截流后清理再交换的顺序清理问题数据,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上半年在各区局和地税部门的协助下,共清理了问题数据9.9万条(其中包括省内控检查组提出的2011年养老保险视同缴费账户存在的问题数据159条),大大提升了社保数据质量。
(八)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一是社保信息系统开发完善工作进展顺利。顺利完成生育保险待遇核发系统、大病医保信息系统、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网络边界安全改造和机房UPS电源的升级(机房配电改造)等工作,启动了报表台账统计系统和工伤先行支付系统的项目建设;此外,开展了军人养老保险转移、宗教教职人员补缴业务、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系统建设,实现职保与居保互转。信息系统按时开发完善,为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推进加强个人权益管理工作。成立加强社保个人权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有计划推进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工作。6月已下发我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邮寄方案,个人权益记录单寄送工作按计划推进中。三是大力推出“数字社保”自助服务终端便民新举措,实现参保证明自助打印功能(五区合计打印26万人次),大大缩短群众等待业务办理的时间,进一步提升了社保服务效能。四是探索推广业务延伸村居,方便市民就近办理社保业务。禅城区、南海区试点推广失业人员在社区、村居委办理失业金签收资格认证工作,大部分区养老资格验证工作已延伸村居。顺德区继去年成功在乐从23个村居联网的基础上,今年通过人社、社保、行政服务中心和农业银行四家合力共同推进社会保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延伸村居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系统功能建设,自助查询系统完成3个试点镇街铺设,业务经办系统已调通试点镇街,预计年内可以覆盖全区不少于80%村居,群众在村(社区)即可享受社保、劳动、金融等综合公共服务。
此外,我市严格贯彻落实《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纪律规定》,坚决整治机关“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制定了《关于执行<纪律规定>及改进工作作风实施方案》,成立机关作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结合近年来社会保险领域发生的典型案例以及当前存在的作风问题,对干部职工开展警示教育,全面查找科室及个人“庸懒散奢”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表现,对服务态度生硬、缺乏工作热情,工作相互推诿等现象提出整改要求。同时,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为雅安地震灾区捐款;工青妇组织到新希望康复中心,为在院的老人、小孩送去关爱;认真做好各类信访投诉工作,及时回复群众来信来电,尽力化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要与现实政策法规暂时无法完全满足之间的矛盾等,密切党群关系,提升社保部门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