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委专项检查组到五区检查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
市委副秘书长周文讲话
座谈会现场
检查现场
石湾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外景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施方案》(佛办发〔2014〕10号),争取2015年底建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优质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4月8日至10日,由市委副秘书长周文、市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叶良、市司法局局长刘坚明及有关工作人员组成的5人专项检查组到全市五区检查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工作情况。
检查工作期间,市委检查组一行听取了五区区委领导关于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情况汇报,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查看了有关台帐资料。检查组先后来到禅城石湾镇街道、南海狮山镇、顺德北滘镇、高明更合镇、三水云东海街道等镇(街)及禅城石头村委会、南海河村社区、顺德马龙村委会、高明中山社区、三水宝月村委会等村(社区)实地检查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情况及配套行动计划有关情况的落实进度。经过听取情况、座谈交流和实地检查,市委专项检查组认为,全市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市委2014年12月3日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会议精神,发展态势良好,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措施有力。大部分区成立了区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部署。高明、三水区所有村居(其中,高明72个、三水66个)聘用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做到“一村居一专职调解员”,经费由区、镇街共同承担。各区给予较好的经费保障,禅城区将所需经费624万纳入年度预算,较上一年增长56%;南海区一级投入567万元、三水区区财政安排460万来确保该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运转。禅城、顺德区还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纳入区“十三五”规划,进行专项规划编制。三水区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纳入2015年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并制定了区级督导检查办法。二是各部门积极谋划,形成合力。为促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发展,各区由党委牵头,公、检、法、司、教育、安监、财政、民政、工、青、妇等20多个部门积极参与其中,形成覆盖面广、参与度高的良好局面。3月27日,市委政法委召开全市“三官一师”直联村居行动工作推进会后,各地迅速行动,积极建立“五个一”(一个办公地点、一条法律服务热线、一个服务时段、一套工作台帐、一个考核奖惩办法)工作规范。如南海区为落实“三官一师”直联机制,安排律师196人、法官125人、 警官273、检察人员180人(包括检察官和非检察官的其他检察工作人员)对全区249个村居进行全覆盖。三是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网络。各地积极依托司法业务用房、行政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等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级实体平台建设,将法制宣传、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司法行政职能整合到一个实体平台,实现“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启动建设区5个、镇街30个、村居24个。今年上半年将在全市32个镇街、738个村居全面铺开,让群众能得到更为便捷的法律服务。四是着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各地积极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村居联络点和便民服务窗口建设,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加强城乡公共场所及基层村(居)普法阵地建设,完善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公共设施体系;巩固和规范镇街、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引导广大律师、公证员积极参与公益性法律服务,深化一镇街一律师顾问团工作,引导律师积极参与信访、调解、群体性案(事)件处置和社区工作等公益法律服务。切实做好常见性、多发性纠纷调解工作,积极参与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电子商务等领域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今年一季度,全市各类法律服务需求同比有较大增长。全市各类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2381件,调解成功2266件,成功率95.2%;全市共办理法援案件4422件,受援群众4452 人;村居律师服务基层群众11055人次,提供法律服务2974件(次)。
市委检查组也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个别区重视还不够,没有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没有进行专门的会议部署;全市三级实体平台建设进展还不够快;一些区对一村居一专职调解员等重点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抓的还不够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需进一步规范提升,尤其对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站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商事纠纷调解组织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法律服务志愿者要尽快组建并发挥作用;镇街司法所编制使用比较混乱,没有做到专项专用等。
对下一步工作,市委专项检查组提出建议和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最近中央司法体制改革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行再次明确和要求,各地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思想认识,要发挥引领作用,切实发动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形成工作合力。司法行政机关要发挥好法律专业的优势,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做好工作跟踪,准确掌握工作信息,及时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市委将于近期召开有关会议,分析工作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接下来还要对各区和市直单位进行考核检查,促进工作全面发展。二是要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各项工作。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层性工作。一方面,要做好长远规划,争取纳入区“十三五”规划,长远实施推进。另一方面,要按照市委的文件要求,在2015年内完成“规定动作”,不折不扣做好12项重点工作任务。要加快工作推进的速度,市委部署的12项工作都要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不能拖,要拿出有时不我待的精神“马上办”。三是要抓住工作重点,夯实公共法律服务基础。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要眼睛向下、重心向下。重点就是要抓好村居服务站建设,要花大力气解决“一村居一专职调解员”。有了服务站,就有了服务的阵地;有了阵地,直联工作就有了载体;有了专职调解员,所有的工作就能得到落实。要强化工作系统化的思维,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切实解决“一村居一专职调解员”人员的落实。已落实人员的区要加强对专职调解员的招录、培训、管理考核等工作,要切实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