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以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抓手积极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发布时间:2014-09-03 14:29 来源:市司法局 【字体: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法治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市司法局在市政府《建设人民满意政府》1+11方案当中的《法治政府建设方案》中,共承担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推动构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全面提升公务员依法行政水平等四个项目。今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机关以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抓手,狠抓“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实现律师法律服务村居工作全覆盖、推进行业商(协)会设立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建设”和“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打造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三个2014年重点项目的推进,全面加强各项司法行政工作,积极建设法治政府、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人民调解和民,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人民调解备案登记工作的意见》(佛司办[2014]23号),对人民调解组织设立、变更备案、年度登记等予以明确和细化。在全市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情况专题调研,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编印《调解工作日志》,首批500本已分发给市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先行使用,并马上印发《佛山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指南》,解决基层人民调解员业务文书使用不规范问题。加强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针对市医调委调解需求与调解力量不足、调解场所滞后等问题,会同市卫计局积极与市政府、市编办、市财政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市医调委办公场所已从130平方米增加到470平方米。与市总工会召开市直500人以上企业座谈会,目前全市已成立企业人民调解组织191家,工业园区人民调解组织13家。与市住建局共同举办全市物业纠纷人民调解经验交流会暨业务培训班。全市共成立物业纠纷调委会78家,其中镇(街道)物业纠纷调委会22家,住宅小区物业纠纷调委会56家,在册人民调解员530人。三水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应建小区物业纠纷调委会全覆盖,南海区、禅城区等推进工作成效明显。2013年各物业纠纷调解组织共排查化解物业纠纷200多宗。开展全市人民调解员调解技能选拨赛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市广大人民调解员深入学习掌握人民调解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挖掘和发现了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的人民调解能手,在全市营造了争当岗位模范、业务标兵的良好氛围。 
  二是法律服务便民,贴近民生基层一线。进一步加强律师服务进村居工作。律师事务所与村居结对共建,进行网格式管理,律师在做好常规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工作的同时,积极运用法律思维深入参与村居治理,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处理及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预防敏感性和群体性案件发生。目前全市有律师事务所217家,执业律师1928名(社会执业律师1762人),全市738个村居已实现律师全覆盖,南海区正在向“一村居两法律顾问”的目标迈进。省委、省政府于今年5月份出台《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列为今年省委省政府的“1号工程”并向全省推广。据统计,我市驻村居律师共为村居解答法律咨询46857件(次),出具法律意见书3255件,审查合同8522件,参与矛盾纠纷调解8636宗,开展法律培训和讲座3463场,代理诉讼案件4021件。形成了“律师走进基层、法律服务基层、维护基层稳定”的工作格局,有力促进了基层社会安定有序。全市商事纠纷调解工作稳步推进。各区现已均建立商事调解委员会,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及专家库,对调解专家进行培训,能够正常开展工作。目前全市(除顺德外)23个镇街因三水云东海街道划为旅游区无企业暂未成立外,其余街道均已挂牌,设立工作室。进一步加强公证法律服务。建立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进社区等便民利民服务活动,为残疾人、老人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为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提供上门服务。开通公证服务热线电话和网上业务咨询渠道,提供公证文书寄递便民服务。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公证法律服务的影响力。
  三是法律援助惠民,顺民意解民困暖民心。规范基层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健全法律援助组织网络体系,落实“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门槛,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增强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开展案件评查活动,提高法援案件质量。今年上半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承办法律援助案件4216 件,接待来电来访法律咨询11492人次,有效维护了困难群众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社矫安帮安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规范化、社会化、信息化为手段,做好社区矫正人员不予出境报备、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和分类管理等日常执法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教活动。对全市1545名社矫重点人员配备监控手机,以信息化手段加强管控,形成看不见的“电子围墙”,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法律宣传育民,营造良好法制氛围。全面贯彻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重点做好领导干部、公务员普法工作,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加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运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讲活动。大力推进具有佛山元素、岭南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打造“657”普法品牌工程。今年我市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