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全民禁毒工程”成效名列全省前茅

昨日,省公安厅举行广东全民禁毒工程新闻发布会,展示了佛山公安在“大麻系列专案”中的打击成果。/市公安局供图
污水验毒,检测出大麻代谢物。谁料,这只是冰山一角。
佛山公安不断深挖扩线、开展集群打击,最终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缴获大麻259公斤,破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5宗。
自2018年被国家禁毒委列入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名单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佛山以雷霆之势全力持续推进“全民禁毒工程”。一年多来,全市公安禁毒部门全链条摧毁毒品犯罪网络;建立起华南地区首个污水毒情监测中心,吹响智慧新禁毒的“号角”;全市完成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率先在全省实现镇街一级“8·31”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全覆盖。
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2018年,我市全民禁毒工程成效名列全省前茅,经第三方机构测评,公众对佛山禁毒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6.16%。
执法打击
智慧新禁毒助力精准打击 破获五宗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
去年,佛山污水毒情监测中心检测取样的污水时发现,个别镇街的污水中有大麻代谢物的存在。
“涉毒案件如果不摸清毒品的源头及流向,案件就是一起普通的零包贩毒案件,经营价值不大。”办案民警通过对大麻系列案件线索进行深层发掘,对其中的关系网一追到底,摸排出了上线供货人员,以及下线毒品消化网络。
在公安部和广东省公安厅的大力支持下,专案组历时半年,共抓获涉毒人员338人,缴获毒品大麻259公斤,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打掉42个原植种植点,向外省市输出涉大麻线索3000多条,成功破获5宗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
地处珠三角腹地的佛山,经济发达,交通便捷,毒品中转集散一度成为佛山相对突出的问题。
“我们要坚持‘打团伙、摧网络、抓毒枭、缴毒资’的工作思路,全链条打击制贩毒犯罪。”副市长、市禁毒委主任、市公安局局长邓建伟口中的“全链条打击”模式,就是“统一指挥、合成作战、情侦结合、联合收网”,跨省跨市联合作战,实现对制贩毒犯罪的全链条打击,使打击效能最大化。
据了解,在“大麻系列专案”中功不可没的佛山污水毒情监测中心去年才落成,却使得“智慧新侦查”如虎添翼,提升精准打击效能。
“通过测定污水中毒品的浓度,根据其排泄率,结合污水流量和污水厂服务人口,可以反推污水厂服务区内毒品的滥用量。”项目负责人李喜青介绍。
今年1月,市公安局禁毒部门根据污水检测毒情评估报告,分赴毒情检测数值异常偏高的个别镇街走访核查,仅一个月就查获50余名吸毒人员,与之前月均查获三五名吸毒人员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在省公安相关情报系统的支撑下,佛山利用大数据技术支撑禁毒模型建设,开发了涉毒团伙人员模型、人脸识别涉毒打防一体化模型等多个实战数据模型,有效解决了毒情监测、线索挖掘等问题。
在智慧新禁毒的助力下,今年1~5月,全市查处吸毒人员2000余人,逮捕200余人,破案200余宗。
预防宣教
成立高校禁毒联盟 筑牢全民禁毒防线
“禁毒之难,不仅在于禁,更在于防。”市禁毒委有关负责人认为,预防宣传教育是禁毒的根本。
佛山禁毒各部门把精准宣传对象锁定易感人群,把毒品的危害,如何抵制毒品的理念灌输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脑袋里。他们将受益终身,为以后的数十年抵御毒品侵害打下基础。
为了扎实做好预防功课,佛山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依托云南曲靖的禁毒资源,对全市300所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创建学校共1500名禁毒师资进行培训,确保每间学校有5名以上的禁毒师资。
目前,我市共完成252所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的建设,建成38个禁毒教育基地,向社会群众免费开放,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实现了毒品预防教育宣传基地市、区、镇三级全覆盖。
3月6日,高校禁毒联盟平台启动仪式在广东东软学院举行,意味着我市毒品预防教育延伸至高校,形成全市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15所高校毒品预防教育巡讲活动,共完成了11所学校22场巡讲活动。以高校禁毒联盟为平台,佛山计划组织开展一系列面向大学生的禁毒讲座、禁毒知识竞赛等品牌活动,开发一批适合高校学生参与的禁毒社会化项目。
除了夯实青少年禁毒预防基础,佛山还扩大了全民禁毒战线,深入民间,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今年初,佛山市禁毒协会正式成立。“协会所收到的善款,将全部用于我市禁毒公益宣传活动,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帮助涉毒人员回归社会。”市禁毒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月底,市、区两级禁毒协会已经全部成立,禁毒社会化工作全面铺开。
“禁毒,仅仅靠公安机关是不够的,也不仅仅是打、抓、关,要从禁毒的根本、源头上解决问题,不能光割“韭菜”,还要挖根。”邓建伟表示。
去年年底,佛山正式成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协会,加强企业间的横向交流,严防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2018年以来,我市未发生一起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的违法犯罪案件。
戒毒康复
启明星驿站覆盖所有镇街 形成社区戒毒帮扶新模式
6月21日,记者在南海区华翠北路的启明星驿站看到阿敏时,他正和社工拉家常,仿佛相识多年的老朋友。
40岁出头的阿敏曾经是一名“老毒枪”。18岁时常跟朋友混迹于酒吧、KTV,在朋友的怂恿下,阿敏开始吸食海洛因、冰毒,产生出现幻觉时,甚至用打火机烧伤了左手臂,至今左臂上仍有两块半个巴掌大的伤疤。
他曾四次进出戒毒所,最近的一次是2017年。离出所还有一个月时,启明星驿站的社工李忠孝找到了他,耐心地和他聊起今后的人生规划。“原来我只在香港的电视剧中看到社工,现在有人来主动关心我们,心里感到很温暖。”
对于曾经曲折的戒毒历程,阿敏坦言,最难的是回归正常生活。“邻居带着有色眼镜看我,找工作也很难,对方一听说是吸过毒的,连门都进不去。”阿敏看着孩子慢慢长大,不想外人指指点点称他们是“白粉仔的小孩”。
如何让戒毒学员彻底切断和毒友圈的联系,有尊严地生活?
李忠孝几经奔波,为阿敏找到了一个负责停车场收费的工作。有了正经工作,阿敏也慢慢修复了和家人的关系。
如今,阿敏已经是一名禁毒义工。今年4月,他去桂华中学宣讲毒品危害,向学生露出了手臂上的伤疤。“一开始我怕被别人看不起,自己都吸过毒,还出来宣传禁毒,但一想到能让更多年轻人不再重走自己的老路,便鼓起了勇气。”
“戒毒工作的艰巨性和反复性是最强的。当他重新回归社会,如果没有人帮扶他,心瘾未除,他很容易又回去了。”邓建伟说道。
把社工请进戒毒所,提前建立信任,让他们离开戒毒所就能够顺利进入社区戒毒的服务范围。
在佛山所有镇街,至少有一个启明星驿站(禁毒社工工作站),全市共有35个,以驿站为中心进行辐射的社区戒毒帮扶模式已形成。截至6月10日,全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99.93%。
今年初,佛山又添一家社戒社康人员就业安置基地。顺德区KC智能家居照明有限公司正式参与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中来,公司将安置8名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帮助戒毒康复人员重归社会。像这样的就业安置基地,佛山共有46个。
“禁毒工作是‘全民工程’,禁毒‘三驾马车’更是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支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邓建伟总结说,佛山禁毒将继续发动全民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同创城市美好生活。
(文/佛山日报记者韦娟明通讯员魏巍)
(责任编辑:苏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