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知识问答
1、什么是毒品?
新修订的《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里列举的六种毒品仅是国际上常见的,大量泛滥的毒品,但毒品却不仅限于这六种。
1996年1月16日卫生部发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共列出被管制的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共计237种,其中麻醉药品118种,精神药品119种。
2、毒品通常分为几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有哪几类?
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3、什么是麻醉药品?
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形成瘾癖的药品、药用植物及其制剂。1996年1月公布《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共列入118种药品。在这个目录中,就有我们比较熟悉的麻醉药品如海洛因、吗啡、鸦片、大麻、可卡因、美沙酮、二氢埃托啡、度冷丁等。
4、什么是精神药品?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药品。依据精神药品使人体产生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1996年1月卫生部公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共列入119种精神药品。其中第一类47种,第二类72种。我们比较熟悉的药品如咖啡因、安钠咖、去氧麻黄碱(即冰毒)就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巴比妥、安定、三唑仑等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
5、度冷丁是毒品吗?
度冷丁系吗啡的人工代用品,具有与吗啡类似的性质。药理作用与吗啡相同,临床应用与吗啡也相同。度冷丁反复作用也可成瘾,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所以,无论从其药理作用、成瘾性,对人体的危害来讲,还是从法律文件规定上讲,度冷丁都是一种毒品。
6、安钠咖是一种什么样的毒品?
安钠咖是一种医疗上用作中枢神经兴奋的药物,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属于国务院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药品。
7、罂粟壳也属于毒品吗?
罂粟壳俗称“大烟壳”,是罂粟植物开花后结的果实割取鸦片汁后的干壳,是国务院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近几年来,四川火锅风行于各地,一些不法商贩乘机在火锅中,在啤酒鸭的烹制或卤制品过程中掺用罂粟壳,使人吃几次后上瘾,这已成为一种欺骗他人吸食毒品的犯罪行为。
8、可卡因是不是毒品?为什么有些镇咳药中也有这种成份?
可卡因是鸦片毒品中仅次于吗啡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也被列为国务院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从法律角度来讲,可卡因是毒品。因为可卡因具有较好的镇静止咳作用,且成瘾性相对比海洛因、吗啡小,国家允许在严格管制的情况下使用,但仅限于疾病的治疗而不能滥用。
9、咖啡因对人体有害吗?
咖啡因是一种在茶叶、柯拉果、咖啡、可可豆叶和豆荚中发现的生物碱,它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兴奋。因为咖啡因能产生一定的精神依赖,而且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因此,咖啡因已被列入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范围。也就是说,纯咖啡因也是毒品。我们喝的咖啡、茶叶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咖啡因,但一般每天摄入咖啡因总量在300-450毫克以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对从咖啡、茶叶中摄入咖啡因的行为,应进行宣传,提醒人们注意它的不良作用。
10、什么是制毒物品?
制毒物品是指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物品。毒品,有些是可以天然获得的,如鸦片就是通过切割未成熟的罂粟果而直接提取的一种天然制品,但绝大部分毒品只能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取得。这些加工毒品必不可少的医药和化工生产用的原料就是我们所说的制毒物品。因此,制毒物品既是医药或化工原料,又是制造毒品的配剂。
11、怎样从外观上认识鸦片和海洛因?
鸦片为一种黑褐色膏状物,有一种特殊的呛人的气味,没有嗅过的人如果近闻,可刺激你不自禁地打喷嚏。仔细嗅之,其气味中包含蜜糖、烟叶及石灰水等杂味。
海洛因成品的包装为灰白色长方扁块,一般为塑料薄膜热封,外面通常用黄色不透明的胶带纸缠绕,有250克、350克等不同规格包装。零散毒品交易中的海洛因,一般用方形或长方形白纸包装,每包0.1克到1克不等。
如果发现这种特殊包装的小纸包,应引起高度重视。
12、怎样识别火锅和食物中加了罂粟壳?
近几年,一些不法商人在所经营的火锅、卤制品中使用罂粟壳作调料,甚至添加鸦片,严重地危害了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怎样来识别呢?
第一,从外观上识别。罂粟壳外形为枣核形,如鸽子蛋大小,一头尖,另一头呈9-12瓣冠状物。其壳体上往往有人为切割的多道刀痕。
第二,初吃加了罂粟壳的火锅和卤制品后,一般有心跳加快、脸微红、口感舒服,吃后不易入睡等感觉。
第三,如觉得吃的火锅和卤制品后可疑,要揭露这种犯罪,就需要留下不少于50ML的火锅汤(最好取下层含油少的汤),送到当地的毒品检测机构或公安局的刑事技术化验室进行成分分析。
13、什么是药物滥用?
60年代中期,“药物滥用”一词开始普遍采用。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的定义,“药物滥用”是指持续或偶尔过量用药,这种用药与公认的医疗实践不一致或无关。具体说即(1)不论是药品类型,还是用药方式和地点都是不合理的。(2)没有医生指导自我用药,而是这种自我用药已经超出了医疗范围和剂量标准。(3)使用者对该药不能自拔并有强迫性用药行为。(4)由于使用药物,往往导致精神和身体危害以及社会危害。在我国,较通俗的说法,“药物滥用”即吸毒。目前我国的“药物滥用”(吸毒)现象也已经抬头,并不断发展蔓延。
14、吸毒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主要表现是什么?
毒品对人体的作用首先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其次是影响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功能,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殖能力,吸毒者或其配偶生下畸形儿、怪胎屡见不鲜。吸毒可使人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类疾病。这些人往往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严重的则丧失劳动能力,以至日渐衰竭而死亡。
吸毒者在毒瘾发作时,轻者头晕、耳鸣,重者呕吐、涕泪交流、两便失禁、浑身打颤;这时,吸毒者往往是丧失人性,丧失理智。他们四肢痉挛,鬼哭狼嚎,或撞墙或自伤,弄得鲜血淋漓,甚至自杀。另外,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吸毒者后期往往靠吸食毒品不能满足要求,转而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他们共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注射器和针头,致使艾滋病传播。
15、毒品为什么能使人成瘾?
第一是生理因素。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类吗啡肽物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吸毒者吸了海洛因、外来的类吗啡肽物质进入人体后,减少并抑制了自身吗啡肽的分泌,最后达到靠外界的类吗啡肽物质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自身的类吗啡肽物质完全停止分泌。那么,一旦外界也停止了供应吗啡肽物质,则人的生理活动就出现了紊乱,出现医学上说的“反跳”或“戒断症状”,此时,只有再供给吗啡物质,才可能解除这些戒断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上瘾”。
第二是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能否获得毒品,社会动荡不安对人的影响,社会文化背景决定哪些人易成为毒品的俘虏,社会法律对毒品的态度等等。
第三是个人的心理因素。研究结果倾向于认为在不同性格的人当中易冲动,对社会常规模式具有反抗性,以及对挫折忍受差者这三类人,有着相对较高的危险度,即具有较高的滥用药物成瘾的易感性。
总之,毒品成瘾问题,往往是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6、为什么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很大比例?
据统计,美国25岁以下的人口中,每3人中就有1人是吸毒者;意大利吸毒者中18-27岁的占70%。我国吸毒者中,35岁以下的占85%左右。青少年处在身心发育、成长阶段,思想较幼稚,好奇心强,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抵御毒品快感的能力较差,尤其是一些青少年的某种逆反心理--越是危险的事,越是家长、老师谆谆嘱咐不可以做的事,他越想去试试!这一切就给了毒贩子以可乘之机,致使青少年吸毒现象迅速蔓延。
17、染上毒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原因:1、好奇心的驱使;2、寻求刺激;3、摆阔显富;4、排除解愁;5、治病解痛;6、他人引诱、胁迫、教唆。
18、吸毒对家庭会造成哪些危害?
吸毒导致大量的家庭悲剧,一旦家庭中出现一个吸毒者,就意味着贫困和矛盾围绕着这个家庭,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首先,吸毒耗费大量钱财,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靠变卖家中财产换取毒品,致使家徒四壁。一些丧尽天良者甚至卖儿卖女,逼妻卖淫;其次,吸毒会导致婚姻死亡,家庭破裂。因为一个人一旦染上毒瘾,就会失去义务或责任观念,做丈夫的不能尽丈夫的职责,做妻子的不能尽妻子的义务,最终必然导致离婚。再次,吸毒危及下一代。怀孕妇女吸毒将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有的致使新生儿先天畸形或染上毒瘾。
19、吸毒者的平均寿命大约是多少?
据国外有关部门统计,吸毒者多数短命,一般不超过四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