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携手共建和谐社区
禅城区升平街道普法办公室
我街“法律进社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普法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突出重点,较好地促进了我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为我街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
一、制定“法律进社区”活动方案,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四五”普法以来,街道普法领导小组每季定期召开普法会议,专门研究普法工作,制定出台了“法律进社区”活动方案,明确了“法律进社区”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要求,确保普法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有力地推动了“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五年来,我们认真按照上级普法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不断拓展社区普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一是成立街道普法讲师团。组织街道普法讲师团、社区普法宣讲队成员到公司企业、社区居委会、学校上法制课,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二是每月出一期法制宣传专栏。各社区居委会指定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专栏,内容由司法所负责编写或居委会视情而定,宣传栏图文并茂,寓教于乐,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三是每年组织一次以上法律法规知识讲座。邀请法律专业人员授课,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四是设立一个法律书刊阅览室,免费对外开放,让居民群众了解掌握更多的法律法规知识。
二、抓好“六个必访”制度和“两个跟上”工作原则的落实。在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中,我街要求各社区居委会落实“六个必访”制度和“两个跟上”的原则。“六个必访”是指:1、对本社区入住的外来人口必访;2、对两劳回归人员及其家人必访;3、对失足青少年必访;4、对特困家庭必访;5、对残疾人家庭必访;6、对军烈属家庭必访。“两个跟上”是指普法工作跟上和解困工作跟上。在必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有关人员进行普法和思想教育,并且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通过这些做法,有力地促进了街区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化了“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内涵,提高了街区的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利用社区法制宣传长廊的优势,大力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非常重视普法工作,大力投入资金修建升平“百米普法长廊”。五年来,街道普法办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利用“百米普法长廊”积极开展普法宣传,使“百米普法长廊”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让广大群众在感受法律威严的同时,又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法律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街区公民的法律素质,促进了群众依法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减少了矛盾纠纷的隐患,切实维护了街区的和谐稳定。几年来,我们先后围绕《宪法》、《刑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反分裂国家法》、《传染病防治法》、《民事诉讼法》、《合同法》、新《婚姻法》、新《信访条例》、《残废人保障法》、《劳动法》、《居民委员组织法》、《国防法》、《保密法》、《环境保护法》、《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72部法律法规开展法制宣传,“法律进社区”活动扎实有效。
四、积极拓展“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新路子。一是成立社区普法学校。社区普法学校成立以来,共授课50场次,受教育人数达2万多人。二是在同安社区居委会创建了“法制型”特色社区。在狠抓“法制型”特色社区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加大了法制宣传力度,同安社区的治安有了明显好转,社区违法乱纪现象与犯罪发案率比往年明显减少。三是抓好“两个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和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把宣传法律知识与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结合起来,大大地增强了基层普法工作实效。四是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各种力量,抓好服刑、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普法教育。2004年9月28日《佛山日报》对我街帮教人员深入佛山监狱帮教服刑人员进行了报道。街道帮教人员的帮教效果得到区政法委、区司法局和佛山监狱领导的肯定。五是聘请律师担任社区常年法律顾问,实现律师与社区挂钩共建。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整合社区资源,更好地服务社区,服务群众,街道普法办聘请律师进驻社区,义务为社区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并在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好律师四个方面的作用:(1)在社区参政议政中的法律参谋作用;(2)在社区普法教育中的宣传作用;(3)在维护社区稳定中的调解作用;(4)在保障社区居民合法权益中的维权作用。实践表明,这一新举措,深受广大群众和社区居委会的欢迎,在社区居民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五、社区法制宣传服务做到“七个到家”。一是抓普法宣传队伍到家。挑选综合素质高,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水平,热心普法工作的人员担任宣讲员,并对宣讲员进行上岗前法律知识培训。二是普法宣传到家。宣讲员、普法讲师团成员每到一厂企、一居民家中、一个学校都得宣讲一条法律知识,把法律知识送到企业、学校、家庭每个角落;三是跟踪帮教到家。街道成立帮教领导小组,社区居委会成立帮教小组,对每个帮教对象建档立册,不定期上门家访。一方面,了解思想情况,鼓励、帮助他们树立重返社会的信心;另一方面,做好其家属的工作,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适时的普法工作,解决他们对法律的需求。四是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到家。街道人民调解机制网络健全,社区人民调解会充分发挥作用,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五是法律服务到家。充分发挥司法所和法律服务站的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向特困、残疾人发放免费法律援助卡80张,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减半收费,在办理好法律服务案件的同时,又向当事人宣传了法律知识。六是协助办好“家长学校”工作到家。街道普法办发挥关工委的作用,利用社区普法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对后进青少年进行普法跟踪帮教,将法制教育寓于思想开导工作之中,收到明显的效果。“四五”普法以来,街道关工委坚持从“爱”、“帮”、“拉”一系列活动中做耐心细致的转化工作,深化了“法律进社区”活动,成功帮教了64名问题生,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好评。七是社区外来工普法工作到家。为增强外来工普法效果,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1)举办外来工法制讲座;(2)举办外来女工法制座谈会;(3)举办辖区内外来工学法用法演讲比赛;(4)开展送法进民营企业活动;(5)成立升平街道永安工业区法律服务工作站;(6)成立升平街道永安工业区人民调解委员会;(7)开展大型的法律咨询和法律知识有奖活动;(8)向外来工派发法制宣传资料等。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辖区内外来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提高。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积极配合街道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度,使辖区内干部群众养成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促进我街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健康有序发展,共创文明、法治、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