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创新实现18年监管安全
坚守与创新实现18年监管安全
佛山监狱成功改造4万多名服刑人员,倾力打造平安、法治和信息监狱
|
|
|
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8年的发展历程中,4万多名刑释人员由此踏上新生路。
偏安一隅,不代表故步自封;围墙虽高,但未阻隔创新发展。近年来,作为广东6所市管监狱之一,佛山监狱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省监狱管理局和佛山市司法局的正确领导下,以维护监狱平安稳定为首位,以教育改造工作为中心,坚持依法治监、严格管理、规范运行、公正执法,至2015年实现连续18年监管安全,打造平安、法治、信息监狱的佛山样板,为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文/佛山日报记者岑雪莹通讯员黄承荣 图/佛山监狱提供
泪与笑、亲人的谆谆嘱咐……通过互联网远程视频会见平台看到孩子又长大了些,一名服刑人员悄悄擦了擦眼泪说:“出去之后会好好做人,不会再让你们担心受苦。”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佛山监狱,秉承“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成功改造了4万多名服刑人员。11月4日,全省监狱工作会议强调,监狱要破除神秘的“面纱”,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气魄,全面向社会公开工作情况,使监狱工作更加阳光透明,让社会充分认知、认可、理解、支持监狱工作。
在2016年佛山监狱“开放日”活动来临之际,记者带着对高墙世界的强烈好奇,深入佛山监狱监管一线,了解高墙背后的真实一面。
法纪为纲 建平安法治监狱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平均每年收押、释放均接近2000人,平均每年向法院提请减刑假释案件超过2000宗,佛山监狱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案件错案率一直保持在零的记录,在2013年得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成绩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和艰辛的汗水,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佛山监狱的每一个执法管理环节,都离不开明确的法规依据、规范的工作程序、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严密的执法监督机制。
贯彻“严管是爱、放纵是害”的理念,佛山监狱坚持从严治党治警,与监区和各业务科室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同时,以考勤考核、警务督察和责任倒查为手段,敢于问责“亮剑”,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力度,促成全体警察履职尽责。
在健全制度建设上,佛山监狱先后修正了监狱党委会和监狱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以及财务管理、政务督办等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来管人、管事和管物。
“实现监狱的持续安全稳定是监狱工作的底线。”佛山监狱相关负责人介绍,监狱坚持以法规制度为纲,强化指挥中心建设、监门安检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强化国家重大活动期间和节假日的安全防控工作,通过狠抓警察执行力建设和服刑人员行为规范养成,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不断打牢监狱安全稳定的基础,在确保“一方平安”的同时,为平安佛山、平安广东建设添砖加瓦。
创新驱动 拓宽监狱发展空间
2015年6月,佛山监狱一名湛江籍服刑人员刘某入狱后陷入民间高息借贷危机。债主找人通过寄恐吓信、半夜拍门、油漆喷门等方式,逼迫其妻子偿还5年来本息合计高达13万元的债务。刘某的妻子本来就体弱多病,这样一来甚至产生了抛夫弃女离婚另嫁他乡的念头。刘某既担心懦弱妻子承受不起追债方的恐吓威逼而真的外嫁他乡,更担心妻子离婚后丢下幼女无人抚养,压力很大。监狱委托的法援律师听取该犯诉求后,联系当地司法、综治维稳部门和村委会组成联合工作组,多次约谈服刑人员妻子和民间借贷当事人,协商计息基数和还款事宜,最终促成双方按照民间借贷利息不得高于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基准利率4倍的规定重新计算利息,采取分3年按月偿还的方式偿还债务。借助监狱提供的免费法援服务,刘某妥善应对了债务危机,挽救了婚姻和家庭,解除了服刑改造的后顾之忧。
至今,佛山监狱累计让近3000名服刑人员分享法律援助的红利。借助信息化手段,佛山监狱构建了以“书面陈述咨询随时提交、网络对话咨询每月举办1次以上、现场问答咨询每半年举办一次”的“三位一体”的法律援助体系。“互联网+法援”优化服刑人员远程法律援助平台,社会律师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为服刑人员提供婚姻维系、父母赡养、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权债务等方面的法律咨询或援助服务。佛山监狱相关负责人介绍,法援服务在稳定罪犯思想、维护监管安全的同时,普及了法律知识、维护了罪犯权益、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
佛山监狱与高明农商银行联合开发全国首个服刑人员个人资金管理系统,对服刑人员个人资金实行“银行化”管理,成为广东监狱系统率先保障服刑人员合法财产收益权的前沿风景。2013年以来,银行累计支付服刑人员个人资金存款利息8万多元。在“银行”系统,服刑人员不仅可以订购日用品和报刊、支付亲情电话费,还能够实时查询账户交易、利息收入、劳动报酬到账等信息。通过实施“互联网+银行”,佛山监狱实现服刑人员个人资金银行化管理,有效保障了服刑人员个人资金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与合法财产的收益权。服刑4年多的陆某说,入狱后一度担心零花钱管理的安全问题,但实际上自己的存款不但安全透明,还能收取存款利息,真的是喜出望外。
与地方职能部门和技术院校联合办学、为考试合格的服刑人员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为服刑人员提供常规化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借助社会资源助推监狱发展步伐,佛山监狱构建“社会化+监狱”新格局,推进服刑人员文化和技术教育社会化。通过抓住服刑人员技术教育“培训、考核、发证、推荐、跟踪、反馈”六个环节,创设“刑释人员就业直通车”,还定期邀请社会对口企业到监狱举办就业招聘会,实现了服刑人员“出监即入职”的无缝对接。
据不完全统计,佛山监狱下属三监区2004年至今,累计参加就业招聘会的服刑人员达2800多人,其中1500多人现场签订了就业意向书,基本实现了促进刑释人员再就业、降低重新犯罪率的目标。
人性改造 开通网络视频 会见平台
警官登录系统,接通视频会话,一名身穿黄色上衣的小男孩出现在面前,来自湖南邵阳的服刑人员王一高(化名)强忍着泪水。王一高入狱时儿子只有3岁,尽管多年未见,但王一高还是一眼认出今年已9岁的儿子。隔着屏幕,他询问儿子何时放假、学习成绩如何,欣慰和担忧之情在他脸上交替闪现。
“调皮,好调皮!”视频会见快结束时,他不舍地看着孩子,跟身旁的警官说道。“这次视频相见,真的很激动。”王一高说,他因贩卖毒品入狱后,妻子跟他离了婚,剩下老母亲带着小孩在家里,因为路途遥远,他和家人有五六年没见面了。他言下的“视频相见”,是佛山监狱集中人力、物力在全省监狱系统内率先研发的远程视频会见系统。
今年6月30日,佛山监狱远程视频会见中心正式启用,打通了会见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了服刑人员亲属会见难题。服刑人员家属只要按要求提交申请,经监狱审核通过后,在规定时间上线即可与服刑人员进行网上会见。
实际上,为方便服刑人员亲属来监狱会见,佛山监狱克服了警力不足的难题,从上世纪90年代国家实行双休日后,一直坚持提供星期六会见服务,解决服刑人员亲属在正常工作日(上学日)来监狱会见的难题。
开通服刑人员互联网远程视频会见平台更是佛山监狱对传统亲情会见方式的进一步有益探索。监狱提供的数据显示,佛山监狱服刑人员中佛山市籍以外服刑人员占55.98%,其中外省籍服刑人员占31.86%。佛山监狱相关负责人称,由于路途遥远、家庭困难及家属行动不便等因素,部分服刑人员的家属极少探监,亲情因时空相隔难以维系,“视频会见有效降低了服刑人员亲属的会见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激发服刑人员的改造热情,促使他们安心改造,切实保障监狱安全稳定。”
佛山监狱服务民生、便民利民的举措被多家报纸、网络、电视台等国内媒体广泛报道,在国内外引发积极反响。
服务大局 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家住南海9岁的小美(化名)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父亲服刑的佛山监狱青年警察给她送来的帮扶善款、文具和自行车,以及老爸在监狱服刑生活的音像资料。
这是佛山监狱勇担社会责任、关爱和帮扶服刑人员弱势子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缩影。佛山监狱对在押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进行调查摸底后,筛选出在生活、就学、落户三类有困难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信息,并建立专门的帮扶档案。同时,佛山监狱在青年警察中建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朋友圈”。通过“朋友圈”,及时通报帮扶对象的生活、学习情况,定期从亲情、教育、法律三个方面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关怀和帮助,缓解家庭困难服刑人员的精神压力和家属的经济压力。
迄今为止,佛山监狱“高墙内的特殊关爱”活动已累计开展帮扶活动30多场次,资助金额过万元,近百名儿童受益。其中,60多名受帮扶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另有2名“黑户”性质的学前儿童已获得某地区的入籍学习机会。家庭受到监狱特殊关爱帮扶的服刑人员,在分享监狱工作科学发展的红利后,“投桃报李”般成为表现突出的改造积极分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佛山监狱积极发挥警示教育基地功能,服务全市反腐倡廉建设大局。自2008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佛山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以来,佛山监狱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在押的部分职务罪犯现身说法,让受教育人员身临其境地感受失去自由、接受改造的痛苦,从内心深处唤起廉洁从政、秉公执法的认识,不断提升拒腐防变的能力,切实从思想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截至目前,该监狱共承办了196场警示教育,接待23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有25777人次接受警示教育。
多措并举 打造阳光透明监狱
隔着铁门,服刑人员个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戴着脚镣手铐,经常群殴或被责罚,狱官们拿着刑具大声吆喝着……这种场景,是不少监狱题材影视剧留下的监狱印象。在佛山监狱,监管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在佛山监狱里,守卫森严的围墙一侧就是干净整洁的监狱医院。几位服刑人员紧挨着坐在椅子上,按叫号有序地参加高明区人民医院骨干医生在监狱开设的专家门诊,一脸平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2013年6月佛山监狱与高明区人民医院签订了医疗帮扶合作协议以来,每天都会有该院不同科室的主治医生过来坐诊,让病犯及其亲属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是佛山监狱推进服刑人员医疗卫生工作社会化的一个侧面。除了与高明区人民医院的医疗帮扶机制外,佛山监狱与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开展服刑人员心理咨询、辅导和精神疾病诊治,实现了“常见病随诊随治、疑难病专家会诊、危重病转院救治”。在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设置了13个功能室,包括生物反馈室、沙盘治疗室、心理宣泄室等,服刑人员可以在这里进行心灵“疗伤”。心理宣泄室内放置了木偶、不倒翁、呐喊仪器、跑步机等装备,引导求助者通过打击、呐喊、狂笑、哭泣等手段,消解负面情绪,达到心境平衡。
佛山监狱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刑人员医疗和心理卫生社会化措施,有效弥补了狱内医疗资源的不足,保障了服刑人员的健康权益。此外,佛山监狱引导服刑人员合理使用劳动报酬,要求服刑人员将每月劳动报酬的40%作为就业保障储备金,40%作为生活零用钱,20%用于帮补家用、缴交罚金或履行民事赔偿责任,以修复因犯罪受损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
每年,佛山监狱都会定期举办监狱开放日活动,让市民对监狱有直观的认识。这是佛山监狱打造服刑人员、社会民众和监狱警察“三方参与”的阳光狱务的举措之一。
佛山监狱建立并完善了罪犯从入监行为养成、服刑改造到出监回归社会的一整套科学改造流程,实施分类整治、分类帮教、分类转化,繁荣监区文化建设,寓教于乐,借助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服刑人员从思想上知罪、认罪,用实际行动悔罪、赎罪。
佛山监狱从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敏感执法环节入手,完善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案件“六级审查”和责任倒查机制,健全分监区、监区和监狱“三级接访”的息诉体系,推进门户网站、狱务公开系统、公示屏建设,定期举办监狱开放日活动,畅通执法监督渠道,借助“外眼”审视和纠正执法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