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时报:佛山将用5年着力推进国际商事仲裁平台建设——遇国际商事纠纷可在佛山解决
珠江时报讯(记者/黄淦颖通讯员/常凯)今后,佛山中外投资企业发生商事纠纷,在市内就可以轻松解决。昨日,佛山召开创建国际商事仲裁平台暨佛山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院媒体见面会。佛山将用5年时间,着力推进国际商事仲裁平台建设,帮助国内外企业快速化解经济纠纷。
建设国际商事仲裁平台
据悉,仲裁是一种在国际商事领域解决争议和纠纷的首选做法,因其专家判断、程序快捷、保密性强、形式灵活等优点而成为解决国际商贸纠纷的首选方式。而且,仲裁裁决不能上诉,一经作出即为终局,一般几个月之内就可处理完毕,大大提高了效率。
“仲裁不受地域限制,且涉外仲裁能得到外国法院的承认和执行,因此对佛山这样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频繁、活跃且经济体量大的城市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佛企及其产品要‘走出去’、外资及先进技术要‘引进来’,就必须要有能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公正、高效的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佛山市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胡宗仁说。
事实上,早在1997年佛山就成立了佛山仲裁委员会,并于2014年在南海挂牌成立金融仲裁院。而此次佛山国际商事仲裁平台的创建,将以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为窗口,大力发展涉外暨国际商事仲裁服务能力。
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根据最近印发的《佛山市创建国际商事仲裁平台工作方案(2016~2020)》,到2020年底,将完成五区仲裁服务网点全覆盖,除中欧中心和佛山民间金融街办案场地,还将在狮山、容桂等地设立分会。同时通过建立国际商事仲裁平台、金融仲裁平台以及未来要创建的知识产权仲裁平台,打造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知识产权、房地产及建设工程、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等专业仲裁品牌。
“目前佛山已有290名仲裁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法律人士等。接下来,我们还会面向欧盟和港澳台,聘请一批境外知名的精通国际商事惯例及国际商事仲裁业务的专业人才,提升佛山仲裁的国际化水平。”市法制局副局长、仲裁委员会副主任曾建新说,同时还将全面推进数字化网络化的商事仲裁平台建设,包括落实数字化仲裁庭建设工作,实现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将办案程序、日常办公、档案管理等业务纳入信息化管理轨道,探索运用大数据信息引领和服务于仲裁事业发展。
曾建新表示,此举旨在积极推动佛山“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的建设及佛山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五年后实现仲裁业务比2015年翻两番的目标,同时将佛山仲裁委员会打造成为立足佛山,服务珠三角和港澳、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
(摘自珠江时报2016年12月9日B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