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司法局“学铁军建铁军”用心用力及时解决基层群众急难事
自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禅城区司法局秉承“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履职能力,立足法律服务职能,急群众所急,送群众所需,将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及时送到群众身边,着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律服务难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证服务进“家门”,精准服务少跑腿。以公证法律服务下基层为抓手,充分发挥公证法律服务民生职能,主动将公证法律服务窗口前移,向基层一线延伸,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为基层群众提供接地气、解难题的公证多元化便民法律服务,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针对南庄镇群众办证远的问题,区司法局协调多方关系,积极争取省司法厅、市司法局和南庄镇委、镇政府及区财政局的支持,于3月1日在南庄镇综治维稳中心设置禅城公证处南庄办证点,安排8名公证人员,常驻南庄办证点,在“家门口”为南庄镇及附近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咨询、办证、发证等“一门式”公证法律服务。办证点运作一个月来,每天接待市民近50人次,至今共办结委托、继承、遗嘱、涉外等各类公证业务案件339件,提供上门服务5人次,外出核实办证6次,赢得当地人民群众一致好评。与此同时,禅城公证处针对禅城区群众清明假期家庭人员返乡祭祖方便办证的特殊需求,召集全体办证人员加班加点,于4月5日集中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办证大厅为有需求的群众集中办理公证。据统计,禅城公证处8名公证人员当天接待群众80余人次,为群众办理继承、声明、亲属关系等公证案件60余件。一位受惠群众在办理完继承权公证后,与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一起对公证员说:放假都要你们回来帮忙办公证,辛苦你们了;还有一位受惠群众对动情地对公证人员说:幸亏有公证员帮忙才能顺利办理继承权公证,如果没有公证人员,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上图为禅城公证处南庄办证点公证人员为群众办理公证)
远程会见“零距离”,搭建党群“连心桥”。针对辖区居民部分年老体弱、经济困难群众到外地监狱“探监难”问题,区司法局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开通远程视频探监“绿色”通道,帮助服刑人员家属,在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远程视频会见室,与服刑人员相见,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监狱与地方司法局“零缝隙”对接,搭建密切党联系的“连心桥”,让服刑人员与家属亲情实现“零距离”会见。“你一定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释放回家。”3月25日,年迈的黄阿姨和家人来到区司法局远程会见室,与远在广东省武江监狱服刑的儿子周某实现了视频远程会见。周某在会见中发现母亲表情不自然时,方知母亲前段时间不小心出了车祸,导致脸部缝针,手部与肋骨骨折。周某声泪俱下,表示自己一定会谨听政府教导好好做人。会见结束后,周阿姨对司法局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到监狱探儿子,现在有了这个远程视频会见就方便多了,以后可以在司法局通过远程视频就能和儿子见面了,你们真给我们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啊。”今年以来,区司法局共开放远程视频会见号源3421个、办理远程视频会见713次、参见会见人数1418人,比同期增加430%。
(上图为远程视频会见现场)
法律援助“精准化”,困难群众获保障。今年以来,区法律援助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学铁军 建铁军——为群众办实事”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将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单亲困难母亲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作为法律援助重点对象,切实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不断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尤其是通过在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和武装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做好退役军人司法救助工作,指导律师为特殊群体提供精细化服务。3月中旬,区法援处指派区法律援助专家律师,为湖北籍退役军人冯某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合法表达诉求。据统计,区法律援助处第一季度共为重点群体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89件。
(上图为法援专家律师为退役军人冯某提供法律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