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司法局社会管理创新亮点纷呈

发布时间:2014-01-02 11:15 来源:市司法局 【字体:

  2013年,南海区司法局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实干、便民”的基本工作思路,以社会管理创新这切入点,创新工作方法,在法制宣传教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社区矫正人员监管矫治、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方面推出新的措施,促进司法行政系统社会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一、打造普法新品牌,法制宣传贴近群众生活。按照“六五”普法规划,南海区司法局以“法律六进”为平台,打造“657”普法品牌。各司法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把法治理念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中,大力推动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据统计,全区申报“657”普法(法治文化)品牌创建项目19个,其中南海公安分局《警视方圆》电视栏目和大沥镇沥南法制特色社区、桂城司法所在瀚天科技城设立“关爱桂城”企业员工法律服务基地、“关爱桂城”企业员工法律服务基地、“有为教育、崇法至善”校园普法活动、OA法制短信平台等5个普法品牌被列为“佛山市657普法(法治文化)品牌单位”,这些品牌项目运用各类普法对象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讯息传播途径,从群众的视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法律知识,结合平安创建在社会上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二、设立调解新组织,人民调解覆盖商事领域。一是与区法院、工商联密切配合,依托区、镇两级总商会成立商事调解委员会,引入专业律师参与商事矛盾纠纷的调处,将调解渠道拓宽至商事领域,为建设国际法治营商环境作出了贡献。二是新成立企业调解组织82个、工业园区调解组织3个,人民调解工作全面覆盖500人以上企业。三是围绕城镇化工作需要,新建7个镇级物业管理纠纷调解组织,建立10万平方以上物业管理小区调解组织27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了镇级物业管理纠纷调解组织的全覆盖。四是南海区司法局驻法院调解室今年新推出司法确认快速通道、调解预约等两项便民措施。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提供司法确认快速通道和调解预约服务,为群众快速彻底解决纠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2013年,全区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37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7.5%,涉及标的1.1亿多元。

  三、引入社工新力量,强化社矫人员教育矫治。2013年以来,南海区司法局指导各司法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工和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治,构建“社工+心理矫治”工作新模式。通过开展心理矫治训练和组织社区公益服务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进一步修复社会关系,重塑健康人格。九江、里水、罗村、丹灶、大沥司法所采取建立“自我疗伤”小组的模式,在专业社工与心理咨询师的主导下,定期交流参加集体教育、公益活动的心得体会,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形成有效的内部互助机制,以互助的方式解决自身问题。二是组织社区矫正人员积极参加社区服务,通过开展“交通文明劝导”、“花市义卖”、“义务植树”、“扶贫助学”、“与小强热线携手”等公益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升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建设安置新基地,拓宽释解人员就业途径。南海区司法局在大力落实以刑释解教人员“个性化”再就业培训项目为核心的安置措施的基础上,按照“创新思路、统一标准、规范运作、强化措施”的发展思路,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培训)基地11个,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安置(培训)基地网络,为解决我区刑释解教人员中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等“三无人员”的安置难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全区共动员11家公共服务机构和民营企业与司法所签订协议共建基地,新的就业安置平台综合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中就业和培训两个最主要的需求,为全区1300多名的刑释解教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就业选择。2013年全区共有272名刑释解教人员通过参加各类岗位技能培训获得再就业,为30多名社区矫正与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参与“个性化”再就业,我局在专项经费中列支培训补助近2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