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法律援助处采取三项举措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发布时间:2012-02-23 10:08 来源: 【字体:
    近年来,南海区法援处采取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宣传活动等多项措施,有效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元旦、春节期间,南海区法援机构受理涉外来工法援案件33件,受援农民工233人,人数同比上升143%,受援外来工226人,同比上升78%。
    一是完善农民工维权体系。与信访、劳动、法院等相关部门形成联动,遇到10人以上的群众来访,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和领导,并与相关部门联络、沟通,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预防和平息外来员工因权益受损引发的集体性上访事件。据了解,南海区法援机构去年共受理了群体性劳动纠纷案件4宗,涉及外来务工人员将近400人,经过与劳动部门和镇街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其中2宗通过调解最终获得完满解决。为保证外工能及时、就近地获得法律援助,南海区法援处在各镇街设置了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基础上,积极加强与各镇街司法所的沟通协调,确立了各镇街的综治维稳中心兼有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服务的职能,将法律援助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就近快捷申请法律援助。同时,与工会、妇联等机构联合设立了7个分支机构,采取设立专人负责与法律援助处联络、发动一批法律援助志愿者和律师参与值班等办法,方便外来员工咨询,申请法律援助。自主研发法律援助网络办公系统,并投入各法援工作站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外来务工人员申请法律援助。2011年,南海区各法援机构共接受咨询外来工7226人,同比提高24.5%,办理理涉农民工案件567件,农民工受援人数占到受援人总数的77%。
    二是畅通外工表达诉求渠道。完善来电来访接待工作,编印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农民工经常遇到的问题方面的法律、法规、案例等供群众取阅,并定期更新;制定一次性告知书,以免当事人多次往返;制定诉讼风险告知书,加强规范化管理,贯彻落实首问责任制,积极主动为来访来电群众解决法律问题;严格执行接待咨询登记制度,加强对案件的跟踪回访。加强12348热线服务质量管理,区法援处共设置了两条“12348”法律咨询热线,将8个镇街“148”法律咨询电话由法律援助统一管理,方便群众的来电咨询。2011年,南海区各法援机构共受理来电咨询7383人次,同比上升22.6%。放宽涉及外来工的法律援助案件的审批标准,对工伤、追讨劳动报酬、群体性案件,免予审查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及时调整经济困难审查标准,将南海区最低工资标准线1100元作为审查经济困难的标准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加强与司法救助的衔接,进一步加强案件诉讼阶段法律援助工作力度,除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外,积极主动为受援人向法院提出减免缓诉讼费的申请。实行法援当事人申请的诉前(诉讼)财产保存、先予执行等程序免予财产担保的措施。如桂城平洲某发廊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被烧伤、烧死案中,法援承办律师及时向区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存查封其中一责任人的房产,切实维护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另外,从2009年开始,南海在区法院和各镇街派出法庭设立了驻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法律援助接待室,加大力度推进司法救助和法援援助的衔接工作,实现“援助便民一站化”服务。
    三是多渠道开展外工维权宣传活动。根据各镇街特点,分阶段、有重点地挑选外来工集中的时间和场所,不定期举行法律知识讲座及有奖问答、或现场咨询活动,采用动漫的形式定期在南海电视台播放法律援助宣传公益广告,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知晓法律援助可以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扩大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影响。积极开展南海区优秀法律援助案例评选活动,大力表彰积极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先进律师代表。组织法律服务人员认真学习借鉴如成某某、麦某某律师承办的程某刚工伤一年后的成功索赔案,李某某、许某某律师承办的刘某琪外来务工子女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工伤死亡补偿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等一系列成功案例的做法,鼓励更多法律服务工作者能更好地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南海区法律援助处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