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挂钩管理镇(街)公证服务点机制初见成效
为进一步提升镇(街)公证服务点的服务质量,2013年10月起,南海公证处实行了挂钩管理机制,由处务会议成员挂钩各镇(街)服务点,亲自负责监督指导服务点的公证工作。实施短短三个月后,已成功从源头控制案源,大大缩短了群众预约办证的等候时间,实现服务点零积案,全面提升公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成功经验可归结如下:
一、制定明确办证规定。为加强镇(街)公证服务点规范管理、合理调配公证资源,南海公证处专门制定了《南海公证处镇街服务点办证规定》。《规定》设定了最低工作量,严格要求公证服务点全部人(包括司法所协助人员)都参与办证,明确规定办证达标数量;制定现场受理和预约办证相结合的模式,规定办证人员不得超限登记、收件,从而杜绝因案件积压、推诿引致群众投诉的情况。
二、成立挂钩管理机制。南海公证处成立挂钩管理镇(街)服务点机制,处务会议成员共7人分别负责监督挂钩镇(街)服务点的业务情况,包括每星期追踪报送预约及办结案件数,及时了解汇报挂钩镇(街)政府中心工作的公证和集中办证的需求。挂钩管理机制成员贯彻职责执行,成效显著:一是提高案件消化速度。典型例子如大沥、狮山、西樵、丹灶等镇(街)服务点,以往最高峰预约积案达到120多份,现在每周预约案件均少于20份,大大缩短了预约办证周期,减少群众轮候时间;二是优化公证资源调配。例如桂城服务点接到贵广(南广)客运专线工程(南海桂城段)拆迁户的办证需求后,由于涉及数百群众,处务会议马上调配本部和桂城服务点的资源,组织公证人员分批预约拆迁户办理公证,而当地日常公证需求则指引到本部消化,实现公证资源合理调配。
三、下基层沟通协调工作。挂钩成员不只在本部听取各服务点的工作汇报,当服务点出现大量积案或者遇到实际困难时,挂钩人员主动深入镇(街)服务点,了解情况、加强与司法所沟通,理顺服务点各人员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实践证明,挂钩管理机制能将公证服务点的管理做到更精更细,适应了公证处高速度、高强度的工作需求,大大提高了办证效率。今后,南海公证处将继续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探索创新实用的管理模式,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