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稳步推进法治文化品牌建设工作

发布时间:2013-03-14 17:31 来源:市司法局 【字体:
    禅城区作为佛山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先行试点单位,以“法治禅城”建设为主线,以“法治文化”建设为重点,以“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建设为突破口,借助“初地佛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佛山”先进的科技理念,精心构建20个法治文化建设主体平台,在着力探索具有禅城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效。
    一、精心构建法治文化公园,着力突破试点工作瓶颈
    禅城区将中心城区的兆祥公园和南庄镇的石刻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作为全区“法治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一是重点规划建设好兆祥法治文化公园。该公园位于祖庙街道塔坡社区,总面积达24000平方米,是“初地佛山”所在地。周边有广东粤剧博物馆、鸿胜武术馆、塔坡井等名胜古迹,附近有地铁站出口,公园内环境优美,平常市民们聚集在此休闲散步、打太极、练舞蹈、唱粤剧、看电影,群众性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区依法治区办、普法办、司法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郑重向区委、区政府建议,在实施三年城市改造升级项目中,将兆祥公园列入城市改造规划中,精心设计,在保持原有广东粤剧文化、传统武术文化、初地佛山文化风貌的同时,专门引入法律文化元素,在公园的中心区域,分别设置独角兽雕塑广场、法治电影广场和法制宣传广场三个法治文化功能区。由此将法治文化建设与上述三种社区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彰显法治文化公园品牌的独特魅力。二是提升南庄镇石刻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建设。该公园位于南庄城镇中心繁华路段,面积达4000平方米。在不影响绿化公园休闲功能的前提下,在园内设置10个法治道德警句石刻,使这些法治石刻与绿化园艺相结合,让市民在休闲娱乐过程中感受道德与法治文化的熏陶。与此同时,南庄司法所在总结罗南4个村“石刻法治文化”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各村委会在公园、村头、巷尾等公共场所,设置典雅美观的景观石,并在石面刻上法治道德警句。目前,南庄镇已在各村设置了100多块富有法治文化色彩的景观石。
    二、强化法治文化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禅城区先后建立普法联络员、普法讲师团、法制副校长、普法先锋队和普法文艺宣传队5支法制宣传教育骨干队伍,共390多人。去年以来,区普法办组织这5支队伍,针对不同的普法对象、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六进”活动,重点推进“百人千场”法律宣讲和法治文艺汇演活动。去年底,区政府率先全市推行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作为本年度政府常务会议学法的第一课。去年以来,区普法办针对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经验不足,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时有发生的现象,会同区经促局(知产局)联合编印了《转型升级幸福禅城——禅城区知识产权宣传册》派发到各企业。区司法局组织律师到企业宣讲相关法律课,促进企业守法经营。佛山中国陶瓷城等一批诚信企业,分别荣获省、市级“诚信守法示范企业”荣誉称号。禅城区组织普法先锋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组成),在全区中学巡回开展以“情景剧+模拟法庭”为模式的“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受教育学生达3万多人次。区司法局着力推行“一村居一律师”进驻村居政务中心值班制度,把符合条件的37家律师所的近200律师,派驻到全区141个村居值班,全方位为村居委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实现了三级政务或信访中心接待大厅有律师参与信访接待的工作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南庄镇紫南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三、借助“智慧佛山”科技成果,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水平
    针对公交站点候车乘客较多,宣传普及面大,面对人群结构丰富,现有电子站牌功能齐全,载体较多,能提供各种各样的宣传内容和手法的特点,区普法办与区交通运输局联合开展了公交电子站牌法治文化宣传平台建设。宣传平台主要以动漫广告的视频短片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实行分时段滚动播放。公交电子站牌法治文化宣传平台工作,实行协作式运作模式,目前已经制作了禁毒、法律援助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3个专题宣传短片。区普法办以“禅城普法”新浪微博为阵地,陆续推出自编微案例系列《小马的烦恼》,通过“微案例、微解答”的形式介绍贴近日常生活的法律知识,解答市民感应最强烈的法律问题。各普法成员单位也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手机等数字技术平台,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法治文化知识。永安警长和禅城公安微博、无线城市和警事情报站电台节目、禅城警事电视节目、少年法庭网页以及平安禅城报纸栏目等,利用不同的宣传媒体,以市民最关注的民生法律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口,广泛普及宣传法律知识,正面引导市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成为全市及至全国向公众传播法治文化的知名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