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2019智慧水利水文(华南)现代化建设装备及应用技术研讨会在佛山南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关于智慧水文现代化建设经验及成功案例,探讨当前我国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需求。
研讨会由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主办,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佛山世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吸引华南区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文部门及从事水文监测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部直属科研院所、规划设计单位等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前来参与。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局长杨创鹏出席活动。
作为中国科学院与佛山市合作共建的创新平台,目前,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成立了水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水利行业存在的技术瓶颈,整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深入探索水文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相关创新成果已经在北江流域开展示范应用。
中国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主任、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昌群
本次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加快提升水文现代化水平,提高广大水利从业者对新技术、新知识的了解,推进和指导先进技术装备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中的配置及应用。
中科院水利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杜永红
这是华南地区首次举办水利水文装备及应用技术研讨会,搭建了政府、高校、研究所与企业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希望通过探讨技术解决方案,进一步碰撞创新“火花”,不断提升水文行业现代化水平。
大咖云集共话智慧水文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国如在研讨会上带来《城市暴雨内涝防控与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技术》的主题分享。
在他看来,海绵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实施过程中需根据每个城市的特性,因地制宜制定策略。“佛山虽然不是海绵城市的建设示范区,但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黄国如表示。
“这是在湿润地区应用较为广泛的水文实时预报模式——新安江模型”,在主题讲座环节,国际水质委员会主席、中山大学教授陈晓宏带来了《水文实时预报——泰国楠河流域应用》专题分享,为实现水文实时预报及数据实时校正出谋划策。
陈晓宏认为,我国在水文预报技术上可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但在信息获取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水量、水质、河岸环境等各方面监测,都离不开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未来水文行业如何与5G结合起来,提高信息获取效率与准确性,值得业界人士共同探讨。”
武汉大学教授、博导,珞珈青年学者田礼乔;广东数字水利与系统融合工程核心小组成员、数字北江芦苞试验段项目负责人郭恒睿等专家学者也在研讨会上作了专题分享。
佛山水文监测试水5G技术应用
随着5G技术兴起,关于5G产业链、5G技术的应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前,佛山也正积极布局5G技术应用。”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局长杨创鹏透露,佛山将在水文站开展5G数据管理试点工作,为5G技术与水文行业结合作出有益的探索。
事实上,为及时、准确地做好水文、水量监测及分析预报工作,佛山近年来先后引进无人机航测、水下地形测量系统、内涝预警系统等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
其中,以大数据分析为支撑的佛山市城市内涝预警系统项目,实现了内涝实时预警预报,有效降低了内涝对城市的影响。该项目荣获2017年度广东省水利学会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相关技术走在全国前列。“去年高考期间,我们一共发布了80多万条内涝预警信息,及时为高考生提供了安全出行提醒。”杨创鹏介绍。
智慧水文仪器设备亮相
在研讨会现场,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智能无人测量船、智能航测无人机、垂直起降固定翼等行业先进仪器设备逐一亮相,吸引行业技术人员前来参观交流。
由佛山世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无人机系统、高清视频水文监测系统等,是实现水利监测的重要设备。今年下半年,世寰智能中标佛山市内涝监测站点建设管理及维护项目,为佛山水文水利监测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
(转自育成中心公众号)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技术支持: 佛山新闻网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季华五路18号经华大厦10-12楼 电话:0757-83385761 传真:0757-83355500
电子邮箱: fskjj@fskjj.m.arw1314.com 粤ICP备19060878号 网站标识码:440600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