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网欢迎您!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走有佛山特色的院市合作之路

发表单位: 发表时间: 2010-10-19 10:21 [ 浏览字体: ]
 

——中国科学院佛山市政府科技合作一周年总结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锤炼,佛山市在率先突围中取得了积极成果、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企业化危为机能力和自主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对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佛山与中国科学院开展全面科技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作为广东省优先发展和新一轮省院合作的重点地区,佛山与中科院的科技合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中科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全面贯彻落实省院合作精 神,佛山坚持把院市合作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首重任务,以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目标,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一年来,院市合作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进展情况

根据《共建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协议》,院市双方以探索建立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全新模式为重要切入点,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保障,以项目为抓手,以专业中心与平台为载体,以核心团队的引进为纽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遵循“1+N”模式建设,即以育成中心作为中科院在佛山的组织协调核心,按需建设多个专业平台。目前已经建成6个专业中心、3个创新平台,另有一个中心五个平台刚完成协议签订工作。专业中心及平台涵盖了能源、装备、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佛山市重点发展或优势产业领域,建设模式由“政府主导”到“企业自发、需求牵引”、“一所合作”到“多所联合”过渡;法人形式多样,合作形式各异。

一年来,佛山市院市合作工作吸引了中科院研发精英近310人,其中院士1人、“百人计划”3人,副研究员以上近50人,涉及30多个来自不同领域的研发团队。目前,中科院研究所与佛山企业开展项目300多项,涉及中科院研究所32所,申报“省院合作”项目151项,“院市合作”项目89项,中科院“广东新高地建设专项工程”项目40项。育成中心深入合作企业700多家;开展论坛、培训、会议十余次;开展所企对接活动50多次,累计发布中科院科技成果800多项;获得省院支持重大重点项目10个、引导项目17个,院地项目7个,院市项目8个;获得中科院、研究所、省科技厅、佛山市及所属区的项目建设经费合计11159万元。其中,项目已形成中试产品近44项,实现产业化12项,带动产值近40亿元。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院市合作工作扎实推进。中科院和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院市合作,专门成立了院市合作领导小组,由中科院施尔畏副院长、中科院广州分院陈勇院长和佛山市陈云贤书记担任组长;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孙殿义副局长、广东省科技厅陈新副厅长、中科院广州分院黄宁生常务副院长和佛山市政府王玲副市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院市合作的具体推进工作。各区政府也相应成立了院地合作领导小组。委任中科院李昌群同志为佛山市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主任,兼挂佛山市政府副秘书长职务,以便于协调开展工作。

(二)落实保障措施,为院市合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佛山市政府出台了《中国科学院佛山市合作项目管理工作规程》;专项设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佛山市科技孵化基金”,重点投向院市合作领域;全市各级科技财政投入不断向院市合作倾斜。一年来,中科院、省财政及佛山各级财政共向院市合作投入1.12亿元,其中佛山各级财政投入7000多万元,直接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近10亿元。

(三)建立多级联动机制,不断拓展院市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中科院和佛山市领导高度重视院市合作工作,多次亲自率团进行互访和开展科技洽谈,已形成了长期互访和定期协商的长效合作机制。在战略层面上,院市双方已建立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及六大专业中心,以其为载体,汇集技术与市场需求信息,集聚创新团队,加快中科院创新资源与佛山产业技术创新应用的有效结合。在产业层面上,根据佛山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企业技术需求,积极建设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高端技术服务与支撑。目前已建有珠江数字创新和服务中心、中科院EDA南海分中心、创新人才培训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院市双方根据佛山产业发展特点,举办了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专题报告等各类高层次产业技术交流宣传活动,令佛山产业界获得产业技术发展前沿信息和与顶级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企业层面上,重点推进行业龙头企业与中科院所属研究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快建立院市合作战略联盟和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院企合作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率先示范发展。此外,院市双方充分利用佛山以镇(街)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的特点,促进镇街与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及技术转移中心合作,组建以专业镇为载体的院市合作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中科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与顺德区容桂街道办合作共建中科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顺德基地,积极构建集行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现代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平台和技术交流培训平台于一体的服务体系,为全镇街企业提供多元化的技术服务支撑。

一年来,院市双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院市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促进了佛山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院市共建的专业中心与创新平台,覆盖了能源、环保、信息技术、医药等领域,填补了佛山该专业领域创新平台的空白,为佛山企业向这些领域进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院市合作工作吸引了大批中科院研究开发精才与领军团队,带来了学术成果、知识经验、新方法新理念,深入行业、企业,掀起前所未有的创新高潮,不仅有效地弥补了佛山原有创新资源的不足,更通过面广量大的创新实践为佛山产业界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力与技术、人力支持,拉动企业在观念上、能力上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变与迈进,从而大大推动了佛山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

二是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光电子、能源、环保、以信息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技术,无疑是新一轮产业发展竞争的焦点。目前中科院在佛山开展的300多项合作项目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近两百个,为佛山新兴产业技术、项目、人才储备打下坚实基础。中格威电子公司依托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的技术力量,成功开发出低待机功耗“绿色”电源关键芯片,一举打破该产品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的被动局面。三水佳利达纺织染公司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合作开展“太阳能工业应用中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将太阳能光热与光伏技术集成应用于纺织领域,建立一整套以太阳能工业应用为基础的高效节能减排系统,实现热、电联产,取代企业原有的供能和供电系统。

三是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充分利用现有产业优势,促进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是院市合作项目在传统产业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的目标。例如中科院过程所与佛山市三水雄鹰铝表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铝合金无氟无铵四合一表面处理工艺”是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突破,可有效地解决铝合金阳极氧化前处理中氟、铵污染,实现阳极氧化线废水全回收,大大减低企业治污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效,提升铝合金表面质量,有力提升铝材行业的竞争力。

四是促进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佛山市产业集群特色鲜明,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技术突破能够有效地推动整个集群的技术发展。如美的集团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联合开发新型节能环保全配方冷冻机油及成套工艺技术。项目完成后,将完全打破国外厂家垄断国内冷冻机油的被动局面,提高国内压缩机制造商的国际竞争能力,推动整个制冷家电产业的发展。

三、主要体会

(一)必须立足佛山发展现实,找准合作切入环节

院市合作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制定的战略目标及工作重心,始终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前瞻性地规划布局,创造性地推进突破,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当前佛山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为目标,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三着力一推进”战略部署,院市合作工作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产生的科技优势才能向经济优势、综合竞争优势转化,为佛山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必须集中配置有限资源,关键领域重点突破

院市合作的目标在于培育佛山新一轮发展的竞争优势,不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或是传统优势产业项目,都需要集中资源首先在点上或局部取得突破,进而积累经验、掌握规律,整体推进。另一方面,用心打造创新平台,建设资源集成、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创新平台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使之成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抓好项目实施与平台建设,保证有限的资源和科研能力相对集中,有效地培育出关键领域的技术优势,才能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和领先优势。

(三)必须各级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整体效应

实践证明,在佛山市深化院市合作工作,必须要把握佛山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的特点,通过有效的机制建设,把市、区、镇、企业对中科院的合作需求,统揽到到全市工作的总体布局上来,才能形成上下集成、横向联动的院市合作新态势。把专业中心与创新平台按产业布局需求建在区甚至建在镇街,把项目落实到企业的产业化环节,各个要素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步步有新,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才能有效地形成和发挥整体效应,实现对产业、行业、企业的有力支撑。

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院市合作的主要任务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引领新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方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速度不断加快,造就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为新一轮省院全面合作带来重大历史机遇。根据省院合作工作总体部署及院市合作工作计划安排,今后一段时期,将具体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专业中心建设与项目实施。专业中心与创新平总体进展比较顺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调,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在稳步推进现有专业中心与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和产业的整体发展布局,在条件成熟时,继续推进新领域平台的建设。围绕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组织实施院市合作重大计划项目,攻克一批制约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

(二)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在稳步推进各专业中心及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四化融合 智慧佛山”主要工作任务,积极拓展在其他领域和产业,包括公共安全、公共卫生、资源环境、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与中科院的全面合作,同时加强循环经济、低碳社会、绿色生态的技术储备与转化应用,推动佛山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育成中心、中科院“百人计划”和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引才渠道,引进佛山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并且围绕佛山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借助中科院教学资源和创新人才培训中心等平台,组织中科院专家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训人才。同时通过推进七个专业中心的建设,加快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分层次培植本地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

(四)完善院市合作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渠道工作推进和保障机制,用机制保证院市合作工作的顺利推进;完善育成中心管理运行制度,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沟通协调机制等;健全专业中心考核评价制度,包括对管理运行、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并结合佛山市科技孵化基金,建立规范合理的激励机制。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中科院的关心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院市合作工作得以顺利而快速推进,并顺利完成合作初期制定的各项任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院市合作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和工作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院市合作环境和氛围,积极为院市合作的持续深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院市合作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技术支持: 佛山新闻网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季华五路18号经华大厦10-12楼 电话:0757-83385761 传真:0757-83355500

电子邮箱: fskjj@fskjj.m.arw1314.com 粤ICP备19060878号 网站标识码:4406000064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