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06 南方新闻网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市长朱伟跑高新区次数最多的一年。市主要领导的倾心倾力,直接体现了高新区对佛山的重要性。
这一年,踏入GDP“万亿俱乐部”的佛山,遭遇疫情与世界经济动荡等多重挑战。作为全市两大重大创新平台之一,佛山高新区受到的期待更高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面对的任务也更艰巨了。
若把全市发展大局比作“一盘棋”,佛山高新区就是做活全局的“棋眼”之一。佛山要赢下这盘棋,取决于高新区如何祭出“高招”“新招”,寄望于高新区“亮灯”之后如何再亮剑。
“灯塔”何向
2020年3月4日,佛山创新灯塔社区项目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吹响了加速建设灯塔社区的集结号。作为佛山高新区极核,该项目取名“灯塔”,意为“引领科技创新指明灯”。这彰显了高新区对灯塔社区的期待,也蕴含着佛山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的期盼。
2020年,仿佛整个佛山都在关注着高新区的新动向。
9月22日,鲁毅、朱伟到高新区现场调研,并召开高新区工作推进会。一个月后,鲁毅就又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与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探讨佛山高新区的建设方向。
这一年,鲁毅至少先后六次开展调研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高新区工作。次数之频,历年之最。这对佛山高新区而言,是鼓励、是支持,更是鞭策。
这一年,朱伟也多次调研高新区。就在11月,他还到顺德高新区督导调研,关心在建项目的进度。
两位主官对高新区的关注,源于高新区对佛山无比重要的战略意义。鲁毅多次表达,希望高新区成为佛山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加速器。
佛山为什么如此重视高新区?其本质是佛山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前所未有的重视。
放眼全国,城市竞争根本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高新区是支撑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往往代表着所在城市创新能力的最高水平。
因为新经济的抢眼表现而成为网红城市的合肥,就是一个典型。虽然合肥GDP排名全国第21位,位居佛山之后,但合肥高新区却已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2019年,合肥高新区工业增加值率与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分列十家“一流园区”第一与第三,成为合肥全市新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为合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性的支撑。这就是一个高新区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在省内,佛山虽然经济体量第三,但高新区还没有取得相应位置;放眼全国,佛山高新区的排名在20名之外,与佛山的经济排位也不匹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正是2019年佛山对高新区进行机制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今天的佛山高新区,是改革的产物,而且是一次具有突破意义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佛山高新区在全省全国的“升级”消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2019年的这场改革中,佛山确定了高新区“市统筹、区建设、齐分享”机制体制,一区五园正式挂牌成立。过去,南海区狮山镇是高新区建设的主战场。改革后,佛山高新区管委会重回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的定位,由市委、市政府直接管理,不再委托南海区委、区政府管理。
这次改革力度很大,变化也很大。改革拉开帷幕后,面对重新出发的佛山高新区,大家都在期待它的表现。
“高”“新”何为
事非经历不知难。过去一年,佛山高新区走得很不容易。
高新区的难,难在必须用独特的发展路径,来匹配佛山独特的产业分布格局和发展基础。佛山是一个多中心组团城市,且五区工业都起步较早、都比较发达。因为这样的历史原因,五区均设有高新区分园。
这虽然能更充分激发五区的产业创新,但同时也导致各个园区的创新资源较为分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更大的合力。体制机制改革后的高新区管委会,也并非直接管理一个常规意义的园区,而是采用“一区五园”的体制。
要知道,这种发展格局和管理机制,在全国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中都很少见。因此,佛山高新区也很难找到成熟的经验借鉴复制。换而言之,市委、市政府虽然围绕高新区进行了市级层面的改革,但只是一个开始;佛山高新区还要在这个新的机制下进行大量探索。这就要求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必须大胆创新,勇于“摸着石头过河”,努力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高新区的难,也难在科教资源稀缺。放眼全国高新区前20强,其所在城市绝大多数是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省会城市。与佛山相比,这些城市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普遍拥有更多高校与科研机构。例如,跻身前20强的武汉东湖高新区与长沙高新区,其所在地均有着数十所高校、数十万大学生,以及大量高校教职员工、科研人员。
一个地方的高校多,意味着当地高新区可集聚的科创资源就越多。作为地级市的佛山,本土的本科大学只有两所,并且其中没有一所“211”“985”高校。近年来,佛山也在积极吸引高校落户,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名城,并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引进了一批高校展开教学合作,涉及到本科、研究生阶段,为佛山创新实力的提升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佛山引入的高校要真正“开花结果”,仍需长期“灌溉”。
高新区的难,还难在产业层次偏低。佛山是传统制造业大市,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家电、家具、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还在制造业格局中占有主导地位。近年来,佛山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好消息不断。但长期形成的产业格局,短时间内还难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样的产业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佛山高新区提升创新实力增加了难度。
迎难而上、艰苦奋斗,这是佛山党员干部的优良传统。眼前的种种挑战,并未动摇佛山高新区冲刺全国前20强的决心。
2019年底,新任高新区“班长”的佛山市委常委、副市长,佛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蔡家华明确表态,奋力挺进全国高新区20强、为佛山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提供重要支撑,是佛山高新区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
责任铸就使命担当。佛山高新区深知,越是艰难时刻,越要积极作为。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潘东生多次表示,高新区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着力解决重点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
道阻且长,路在脚下,佛山高新区目标坚定、步履沉稳。
锋芒何在
万丈高楼平地起。
如果将佛山高新区的建设发展比作“起高楼”;那么2020年,高新区就是在“打地基”,即着力解决历史遗留的深层次问题。
统筹不易,协调复杂,完善顶层设计势在必行。这一年,佛山高新区先后出台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产业发展五年规划等。此举清晰划定了“一区五园”新“赛道”,为下阶段产业协同和错位发展奠定了基础。
资源分散,抓手难寻,打造平台成为破局关键。这一年,在佛山下半年集中开工重大项目中,备受关注的“创新灯塔社区”项目位列其中。这意味着被寄予“引领科技创新”厚望的灯塔社区,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基础薄弱,转型迫切,优化创新环境迫在眉睫。这一年,佛山高新区密集出台17份政策,多维度支持创新。仅建设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全链条一项,高新区就投入了近2亿元扶持资金,力度空前、诚意十足。
佛山高新区的一连串动作,很快收到了积极的反馈。
高新技术企业的多少,直观反映了高新区的科创活力。今年,佛山高新区净增695家企业通过高企认定,占全市76.21%,创新引领作用凸显。此外,在一场全国性高端论坛上,佛山高新区还被授予“2020年度营商环境创新创优标杆园区”,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迈入“十四五”,佛山高新区的发展环境、发展机遇无疑将远好于上一个五年。
一方面,佛山已稳固踏入GDP“万亿俱乐部”,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这为佛山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另一方面,展望“十四五”,刚刚召开的佛山市委全会,明确提出,佛山将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今后,随着佛山创新生态系统的完善,创新资源将以更快的速度涌入佛山。在这一局面下,佛山高新区无疑将在下一个五年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蓝图已经绘就,机遇就在前方。佛山高新区,我们期待你亮剑出鞘,尽显锋芒!
(作者系《南方日报·佛山观察》、南方+佛山频道评论员)
2020大事记
◎集结动员 建设灯塔
3月4日,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召开高新区极核——佛山创新灯塔社区项目动员大会及项目建设指挥部成立大会。
◎多地推介 对接资源
9月25日,由佛山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2020年科技成果直通车(佛山站智能制造领域)启动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此后,该活动还走进北京、上海等地。
◎划定路线 奋力高新
11月3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践行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印发,为佛山高新区做细做实“高”“新”文章明确了任务书与路线图。
◎平台落地 技术赋能
12月9日,佛山桃园先进制造研究院在佛山国家高新区正式揭牌。该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克崧任名誉理事长,旨在打造高端装备专用先进涂层产研创新示范平台。
◎真金白银 鼓励创新
12月25日,2020年度佛山高新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举行,亮出高新区年度创新发展成绩单。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30(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