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20 珠江时报
比赛中,青年创业者进行项目介绍。(通讯员供图)
评委向创业团队提出疑问和建议。(通讯员供图)
佛高区整合资源为青创提供服务,图为创业18MALL。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7月16日,2017佛山高新区青春π乐城系列活动之一的第四届佛山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举行,50强青年创业者同场PK,对话评委,参赛的创新创业项目囊括了电子技术、智能系统、农业、新媒体等不同的领域。最终,佛山市十强项目诞生,未来,部分优秀创业项目将在佛高区落地。
众所周知,一个创新创业项目能够落地孵化,离不开合适的政策机遇、优质的创业环境、成熟的运作经验以及可靠的资金支持。对此,人才、技术资源丰富的佛高区握紧主动权,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天时地利”的优势条件和资源支持,担当创业者坚强的后盾。
》天时
组织比赛为青创者制造机遇
“由于磨料、结合剂及制造工艺不同,砂轮片的特性差别很大,偶然的砂轮片破裂飞出还可能导致工人伤亡,我们团队就把焦点放在帮助传统砂轮行业解决砂轮片产品质量检测难这一痛点问题上。”7月16日,广东东软学院大一学生郑仲深和他的创业伙伴一同站在了第四届佛山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复赛的台上,自信地展示其团队为佛高区传统制造业企业精心打造的技术——智造平衡测偏仪。
郑仲深团队的这一项技术基于对传统制造业发展趋势的思考,今年4月,他带领团队成立了佛山市众盛科技有限公司,为传统工业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检测的技术和服务。
当日的比赛中,郑仲深是带着“小目标”而来的:力争今年产值突破500万元。但他深知,要实现这个目标,光靠一个团队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我们参加这个比赛,就是希望能够在这里获得各行各业前辈们的建议,让我们的项目能够不断得到完善。”
事实上,这也是佛山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宗旨——关注项目与资本对接的过程,为佛山青年创业者建立一个稳定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项目落地。同时,这也是佛高区实施创新驱动,促进双创发展的行动之一。
今年已经是佛山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第四个年头,大赛的缘起就在于满足青年创业需求,据主办方介绍,该赛事主要为青年搭建创新创业的展示交流和对接孵化平台,进一步营造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并帮助更多青年才俊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中,助力佛山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更值一提的是,本次赛事作为2017佛山高新区青春π乐城的系列活动之一,在作为产学研产业化和项目孵化平台的佛高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举办,将更集中吸引创业圈聚焦佛高区,并通过活动推广佛高区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营造更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创业需要把准时机,找到发力点,在郑仲深看来,佛山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就是公司起步的最佳时机。“比赛是我们公司对外展示的机会,通过比赛让更多潜在客户认识我们,并获得合作方的支持,这比比赛结果更重要。”众盛科技正以此为切入口,把团队所研发的技术推向更多传统企业,“目前智造平衡测偏仪的最高月产量是30台,我们的目标是平均月产量50台。”郑仲深信心满满,他坚信,参赛将能帮助众盛科技顺风而起。
》地利
整合资源提供创新创业“沃土”
一棵好的树苗需要在适合的时间节点选择合适的土壤环境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同理,创业者要把一个创新创业项目落地,除了要懂得“看风”,还要学会“定位”。郑仲深4年的创业经历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我高中就开始创业,但那时候没有指导、没有孵化平台支撑,都是瞎玩。”16岁那年,郑仲深以电商零售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指导,他只能在屡试屡败中积累创业经验。直到去年,郑仲深来到南海大学城,才发现了绝佳的机遇:“佛高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指引,我要扎根在这里。”
“这里有孵化器提供创业项目和案例作为参考,创业导师提供指导、帮忙对接资源,使我们视野更开放,通过学校对接资源启发我们创业团队的思维,让我们更好了解外面的世界。”对于郑仲深来说,聚集了丰富创新创业资源的佛高区,就是众盛科技启航的“地利”。
南海大学城除了坐拥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之外,其周边还聚集了力合(佛山)科技园、佛山创客空间等多个创新创业平台,佛高区这片双创沃土已成为众多创新创业项目的“起飞”之地。可以看到,佛高区在佛山青年创新创业上极具发展潜力和空间。
走在南海大学城中可以感受到,其创新创业氛围正持续升温。目前,佛高区正通过青春π乐城全年系列活动,营造梦想、动感、创意、智慧、尚学的气息,结合佛高区青创汇、南海高新区青年商会、青创孵化器等平台,为创新项目、人才团队、青年创客提供更为全面的发展平台。
如今,佛高区对内是推进高校与本地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合作,打造集物理空间、创业平台、导师体系、综合服务、产业对接、政策扶持、媒体推广等要素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孵化;对外则是抢滩国内外创新资源,如与清华大学、南澳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不断引进优秀技术、人才、项目落户佛高区,力求把佛高区打造成华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创业基地,助力“产城人融合的广佛副中心”加速成型。
》人和
青创团队把握时机实现飞跃发展
仔细翻阅第四届佛山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十强的名单可以发现,这些参赛者尽管年纪尚轻,但不少人已“身经百战”。十个创新项目当中,有一个早已为佛高区许多青创者所熟悉,它就是“多动朕”体育器材共享平台,去年狮山“2016创变者·产城探索”大学生创业比赛的冠军项目。该项目的负责人马绿勒正是“2017Beyourself青春π乐城系列活动”的代言人之一。
“给你一个随时运动的理由。”这是马绿勒创业的理由。去年11月,马绿勒和4位校友组建成团队,“团队最初只想做一个体育项目,经过多次头脑风暴后,终于慢慢发酵成一个完整的创业框架。”
从灵感的产生,到项目的落地,只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今年3月1日,“多动朕”体育器材共享平台以“互联网+实体店”的形式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亮相。这仅是“多动朕”的第一次跳跃。“项目能够成功落地,创业比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马绿勒回忆,去年12月,他带着项目参加狮山“2016创变者·产城探索”大学生创业比赛,并一举夺冠,“正是这个比赛,指引我们不断完善创业项目,才有了今天的‘多动朕’。”
创新创业比赛对于马绿勒来说已不是新鲜事,但他仍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佛山青年创新创业比赛是我创业的又一个机遇,希望通过比赛能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项目。”7月16日的比赛现场,马绿勒是有备而来的,“我们团队已成功研发了体育器材共享机器,还得到了京东派的支持。”佛山青年创新创业比赛显然是马绿勒创业项目的又一次跳跃,“希望通过比赛让项目获得更多投资人的支持。”
至今,“多动朕”的微信公众号粉丝已突破5000人,已有共享器材300多件,类型包括羽毛球拍、网球拍、山地自行车、滑板、轮滑鞋、腹肌轮等,其体育器材共享机器也已申请发明与使用专利。今年9月,“多动朕”体育器材共享机器将进驻华南地区20所高校,并将在2018年1月前完成50所学校的入驻。
如果说“创变者”与佛山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是“多动朕”的“天时”,那么必定有“地利”的力量推动着马绿勒与团队的前行。“从项目构成,到落地推广,离不开佛高区与学校的支持。”马绿勒今年6月已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但他毅然选择了扎根佛高区,下定决心要“一干到底”。“在学校周边就有创业18MALL等创业孵化器。”马绿勒感慨道,“佛高区的多个孵化器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便利获取资源的途径,这才促使项目的快速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接下来,马绿勒与团队将一边探索一边改进项目,“我们正考虑将业务范围拓展到运动场地,打造场地、机器一体化链接。”
记者手记
做好青年创业服务助力抢占双创制高点
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当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角下,全社会鼓励青年创业。然而,若没有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没有在教育上提供有效的帮助,青年创业者即便能走在前列,也容易淹没在创业的浪潮之下。
因而,关于如何抓住这种改革趋势的红利,推进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营造浓厚双创氛围,让青年创业者在创业的浪潮中活下去,并且获得较好的发展,对于佛高区而言,这样的思考或许比举办创业大赛本身更重要。
“项目从无到有,从有到落地都依靠学校、孵化器的力量,参加这次比赛我看中的是其提供的创业辅导。”成功晋级决赛的郑仲深一语中的,他深知,青年创业必须跨过重重难关,政府、学校、平台的指引无疑是青年创业的指路明灯。其实不只是郑仲深,许许多多的参赛者正是冲此而来。
一个具有不可复制性的项目,贵在创新,而项目的孵化落地,需要特定的环境,即“天时”和“地利”。对此,2017佛山高新区青春π乐城系列活动之一的第四届佛山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将焦点放在项目的孵化上。作为承办方的南海高新区青年商会力求将创业的潮流和影响力贯穿全年,整合创业导师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创业辅导,推荐优秀项目入驻中国青创板项目落地示范区,并提供一对一的项目匹配服务等。这些行动,正是佛高区帮助青年抢占创新创业浪潮的制高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就在今年4月,由广东东软学院(时称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毕业生萧嘉鑫和团队一同成立的广东濠绅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股权交易所挂牌新四板,该团队还进驻东软华南IT创业园,在佛高区开展校企合作,帮助扶植大学生的“创业苗”。这或许就是佛高区培育双创“土壤”的“收成”。
展望未来,在佛高区不断完善的双创生态链下,或许将有更多“萧嘉鑫团队”带着创业成果“反哺”佛高区,助力佛高区建设“产城人融合的广佛副中心”。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陆惠嫦 文/珠江时报记者陆惠嫦 见习记者刘嶒 通讯员佛高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30(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