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佛山市教育局 > 教育信息 > 工作汇报

佛山市教育局2003年第四季度工作汇报

发表时间:2009-05-23 16:18
本季度,我局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我局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自评大会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局在作风建设年第四阶段召开了自评大会,对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评议。局长冯彦荣对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了总结,纪委书记吕宝生对自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直纪工委书记、作风办副主任邓纬洪等市直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督查组及市作风办成员一行4人对教育局的评议活动进行了督查;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的干部75人参加了自评大会,并对活动进行了自评投票。自评投票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可见,我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是富有成效的。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 推进了“三大创新”
   一是推进观念创新。首先,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解决了领导和干部深层次的思想观念问题,促进了领导和干部观念的根本转变。局领导和干部已摒弃了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新观念。第二,在广泛而全面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其相配套的13个实施意见,确定了未来七年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第三,领导和干部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精神状态的转变。目前,全局干部增强了推动创新、加快教育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了敢为人先、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按照佛山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全市教育系统上下齐心协力抓落实。
   二是推进体制创新。第一,创新教育管理体制。通过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进一步理顺了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区一级有了更大的教育行政管理权,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市教育局面向全市的宏观管理格局已形成,我们已从过去繁琐的管理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全市教育的规划、策划、调研、服务、监管等工作。第二,创新机关管理体制。在内部管理上,抓住作风建设年的有利时机,制定了《佛山市教育局工作规则》,提出了我局工作中应遵循的具体规则;重新修改和制定了局机关规章制度以及政务公开项目。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强化了机关管理,建立起“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管理体制,作风建设有了长效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巩固提高了作风建设的成果。目前,机关内部管理的运行状况良好,全体工作人员自觉按部就班,自觉遵守机关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纪律性强;工作勤奋踏实,团结合作气氛浓厚;层级管理责任明确,各项事权分工明确,机关工作秩序良好。第三,抓住作风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杜绝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局机关和全市中小学推进校长竞争上岗和持政上岗制度,推行校长职级制以及试行校长年薪制等。
   三是推进服务创新。第一,在服务方式方面,局领导和干部已不再满足于“一张凳子,一个办公桌;一台电话,一个指示”的服务方式,而是做到走出书本、走出办公室,走向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主动为基层办实事、好事、难事,转变了教育管理职能和服务方式。另一方面,建立领导联系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机制:局党委研究决定每月15日为“局长接待日”,借此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领导对口联系各区教育局的工作关系:每位局领导都要对口联系基层,帮助基层,服务基层。此外,我们还决定“科室跟随分管领导对口联系各区”的工作机制,从而使我们在机关与基层之间搭起一座“连心桥”,形成了上下齐心协力、密切合作的“工作网络”。第二,在服务态度方面,局干部接待群众都能做到了“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句问候”,给人以“宾至如归”之感,办事效率明显提高,真正做到“热心办、马上办、办得好”,学校和群众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
   ㈡ 开创了良好的政务环境
   一是勤政为民。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于7月份成立后,以作风建设为契机,强化班子建设。班子成员讲学习、讲政治、讲团结、讲服务,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起新班子勤政为民的好风气。
   二是廉洁从政。第一,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为党风廉政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第二,抓好领导班子廉洁自律,增强了领导班子成员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自觉性。第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第四,抓全市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加强制度建设,维护了教育形象。

   二、《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
   2003年11月14日,《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经市政府十二届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12月25日,我局正式向各区教育局发文,要求各区根据《纲要》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纲要》的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并抓紧组织实施。我局还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再次要求各区教育局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纲要》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位。

   三、佛山教育信息化建设又取得新成绩
   由广东省科技厅组织、佛山市科技局主持的《支持新课改的学科群教育资源网及其应用平台的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鉴定会议于11月15日在佛山市教育局举行。鉴定委员会全体成员和与会领导、代表听取了由市教育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市教育局教研室、电教站、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代表联合组成的项目组的研制总述与主题技术报告、查新报告、使用报告、验收报告,认真审查了相关文档,观看了优质教育资源、学科资源网站群应用平台以及面向新课改的学科课程整合的优秀案例的演示,并进行了提问答辩。鉴定委员会经过讨论,认为该项目成果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已投入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该项目具有创新性和很大实用性,整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会议还通过了2001年佛山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学科教与学资源库建设及其管理系统的研制》的验收。
   此外,在2003年度佛山市“十佳”政务网站评选活动中,佛山教育信息港经过由省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的测评,在全市300多个政务网站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佛山市“十佳”政务网站,并获得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四、中小学人口与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活动正式启动
   11月17日,佛山市中小学人口与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启动仪式在佛山市荣山中学举行,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正式授牌为佛山市中小学人口与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基地。省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苏林、省妇儿工委办公室助理调研员胡玲、市妇儿工委副主任、市妇联主席吴培英、市卫生局局长戚耀方、市教育局助理调研员陈瑞虹、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吴雪超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戚耀方主持了会议,有关领导及家长代表先后都作了发言,市妇幼保健
院副主任医师柳晓春、市计生局技术科科长梁亚在荣山中学上了高中学生人口与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

   五、召开建设教育强市工作会议
   11月18日,佛山市建设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会议在南海区小塘镇隆重举行。上午,组织与会代表观看了小塘镇教育强镇专题录象,并参观了小塘镇有关学校。下午,顺德区政府领导和南海区小塘镇政府领导分别作了建设教育强区、强镇的经验介绍;佛山市政府市长梁绍棠、副市长冼瑞伦,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育民,佛山市教育局局长冯彦荣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佛山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道明主持;佛山市建设广东省教育强市领导小组成员、各区主管教育的副区长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共150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进一步落实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市、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2006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发展进程表,全面部署了佛山市教育强市、强区、强镇工作,明确了2005年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会议提出了今后要花大力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建设教育强市、强区、强镇工作的领导;二是制定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并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强市、强区、强镇建设实施计划;三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四是为建设教育强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发展的喜人局面;五是加强统筹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强市、强区、强镇建设的各项工作,特别要加大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等级学校建设力度,为建设教育强市提供有力保障。

   六、我市参加第七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获佳绩
   第七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佛山市获得优异成绩: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田湘军老师获基础教育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特等奖;佛山市华英学校谢云昉老师获基础教育组多媒体教学课件三等奖;南海区林珊等六名老师获基础教育组多媒体教学课件优秀奖;佛山市启聪学校周咏研、顺德区叶建华老师获基础教育组多媒体教学课件优秀奖。

   七、我市深化课程改革取得好成绩
   2003年12月,我省举办“第二届广东省中学生创意实验设计新世界杯展评”和“2003年广东省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佛山市作为参加活动的20多个地级市之一,又一次获得好成
绩:在“第二届广东省中学生创意实验设计新世界杯展评”中,全省奖励人数一等奖58人,其中佛山14人;全省二等奖90人,其中佛山25人;全省三等奖132人,其中佛山27人。在“2003年广东省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评比”中,全省奖励人数一等奖30人,其中佛山4人;全省二等奖68人,其中佛山11人;全省三等奖共45人,其中佛山4人。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广东电视台的记者对佛山市进行了专题采访。

   八、我市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为贯彻落实今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并研究和部署今后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市人民政府于12月18日在顺德区召开了佛山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市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贸局等有关职能部门以及顺德区政府、顺德区北滘镇的代表在会上进行了发言,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市政府副市长冼瑞伦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北滘镇职业技术学校和梁銶琚中学。
   这次会议确定了今后我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思路,一是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二是适应现代化建设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着重抓好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农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面向市场,加强专业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领域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做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就业准入制度的衔接;做好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三是统一思想,真抓实干,把全省、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九、《佛山市2004年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工作意见》已出台
   最近,《佛山市2004年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工作意见》(佛教考[2004]1号)已出台。2003年开始实行的七所优质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放开招生,2004年将继续扩大招生规模,至少1600个优质高中学位可供全市考生自由报考。
   ㈠ 普通高中招生面向全市,逐步扩大规模。2003年全市七所优质普通高中首次拿出学位面向全市招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普高面向全市招生的规模将继续扩大,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根据招生方案,从2004年开始,佛山一中所有的招生指标均面向全市招生。已面向全市招生的佛山三中、南海石门中学和桂城中学、顺德一中、高明一中,2004年面向全市招生的指标由2003年的每校45人扩大到不少于100人。这意味着全市至少有1600个学位可面向全市,供考生自由报考。
在七所已经面向全市招生的普通高中基础上,2004年还鼓励全市各区的普通高中,尤其是所有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学校,向市教育部门申报面向全市招生。此外,各区还将推荐1所具备相当师资水平和培养能力的举办体艺特长班的学校,经市教育部门评估确定,面向全市招生。
   ㈡ 英语口语、信息技术考试2004年进行试点。2004年的中考还将对信息技术和英语口语考试进行试点。信息技术考试在禅城区、南海区和顺德区试点进行。英语口语考试由各区根据实际,分批、分片开展。英语口语考试将采用“人机对话”形式进行。每个学生在“一人一机”的考试环境中,输入个人考试证号、姓名,参加网上口语考试,系统会对考生的口语测试自动录制,并在考试结束后自动上传到各区考试中心,由专门口语老师打分。
   2004年,这两个科目的考试成绩仅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从2005年开始,英语口语考试将正式成为中考内容,计入总成绩。信息技术考试将在2005年在全市铺开试点工作。

   十、建立教育对口帮扶制度,推动农村教育发展
   目前,我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的差距都比较大,尤其是农村教育,例如,我市部分走在前列的中小学校计算机配置人机比已经达到5:1,但在一些农村学校,连全市平均9:1的水平还未能达到,鉴此,急需加大力度进行扶持。
   为了促进城市和农村教育协调发展,2003年底,我市建立对口帮扶制度,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教育对口帮扶制度,由南海区帮扶高明区,顺德区帮扶三水区,从经费、设备、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切实帮助被帮扶的区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同时,建立教师交流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的工作,鼓励和组织城市、城镇、强校的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逐步建立区域内教师流动机制。

佛山市教育局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办公室共供稿)

- -